内蒙古新发现新认定超5万件套重要文物
中新网呼和浩特10月12日电 (记者 李爱平)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12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在内蒙古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新发现、新认定了54640件套重要文物。
2012年至2016年,按照中国国务院统一部署,内蒙古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目前普查工作全面完成。
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局副局长王大方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各级普查机构通过实地走访、上门调查、重点认定等方式,新发现了大量具有价值的文物,普查期间,内蒙古新发现、新认定文物共54640件套,其中文博系统内新发现、新认定藏品38466件套、非文博系统新发现、新认定藏品16174件套。
王大方介绍说,在此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内蒙古一些博物馆、考古所等文物单位对历史上受保护条件所限封箱保存的藏品也进行了全面清理、登录。
据王大方透露,在这超5万件套重要文物中,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整理登录的考古出土文物超过1.64万件套;通辽市博物馆新普查登录了一批重要民族文物;锡林郭勒盟完成了北魏时期贵族墓葬一批新出土文物的登录;巴彦淖尔市文物认定时发现了大量反映建设兵团的历史文物;在寺庙中登录了一批宗教文物;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在普查中认定了一大批文物,包括玉石器、陶瓷器、青铜器、书画、雕塑等多种类型。
“本次普查还按照统一标准为每件文物赋予永久、唯一的22位数字编码,作为文物属性验证、信息甄别和索引查询的识别标识。”王大方说,此举意味着,内蒙古文物实物、藏品档案、电子信息关联一体的“文物身份证”编码和数据管理系统基本建立。(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