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民族文化发展成绩可喜 动力不足问题凸显
中新网北京12月28日电 (马元豪)《民族发展蓝皮书: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7)》28日上午在北京发布。谈及民族文化发展,蓝皮书指出,民族文化发展成绩可喜,但持续性动力不足是目前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支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实施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培育民族文化知名品牌、发展民族特色产业等方式,在民族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与可喜成绩。但贫困地区文化经费不足、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低下、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单一、非遗保护后继乏人等问题逐步凸显,持续性动力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
蓝皮书还指出,虽然在41个受访民族中,彝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受访者分别将礼仪、宗教习俗、传统文娱、民族饮食和道德规范视作本民族最具特色的文化类型,但有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均认可民族传统服饰、民居和节日是本民族最具特色和最需要政府给予保护的三种少数民族文化类型。蓝皮书认为,该现象反映出部分少数民族在进行文化自觉时已出现同质化现象,同质化不仅会导致年轻人传承本民族文化类型的同时缺乏自信,还会进一步对民族文化多元性造成影响。
蓝皮书还指出,宁夏、西藏、广西、云南等民族地区均通过深入了解当地各民族文化需求的特点,通过打造“移动数字图书馆”、搭建博物馆网络体系等方式逐渐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但与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对此,蓝皮书建议采取政府、社会和个体多元化参与供给的方式,政府主导加大对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而企业、社团组织、公益组织则发挥文化开发和传承资源配置的优势,丰富各民族文化沟通交流渠道,提升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增进各民族间民俗文化的相互了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