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集结中国美术馆 徐悲鸿精品十年来首次规模展出
他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画家之一,留下的《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徯我后》等作品早已成为中国美术史的经典之作;身为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的他,除了善画马之外,也涉猎狮、鹰、鸡等动物题材。对于徐悲鸿,不少人可能还只是停留在“知道而未曾深知”的阶段。昨天,正式亮相中国美术馆的“民族与时代——徐悲鸿主题创作大展”,系国内外第一次围绕徐悲鸿美术主题创作进行的全方位策展,也是徐悲鸿美术精品近十年来首次大规模展示。
作为中国美术馆农历新年视觉大餐之一的此次展览,梳理了徐悲鸿具有时代标志性和历史价值性的系列作品118件,它们中既有徐悲鸿最为后人熟知的《愚公移山》《巴人汲水》《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会师东京》等代表性巨制,也有徐悲鸿为创作《愚公移山》所绘的画稿与素描,以及具有民族象征意义的《马》《狮》《鹰》等作品,其中多件图稿系首次与公众见面。“他是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一名斗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他的绘画总是回荡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李树声认为,徐悲鸿让中国美术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的“现代”作品。
居于展厅正中央位置的《愚公移山》是徐悲鸿投入最大热情、倾注最多心血的作品之一。据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1938年徐悲鸿前往南洋举办画展,并将卖画所得全部收入寄回国内,救济难民。其间,他接受泰戈尔之邀赴印度讲学,并在这期间创作了巨幅国画《愚公移山》。“在人物造型上,徐先生借用了印度男模特形象,画稿中有位像鲁智深的人物被反复描绘,其原型是当年印度国际大学的厨师。并且,徐悲鸿在画面中还首度以全裸体人物来表现。”徐悲鸿艺术研究专家邵晓峰笑言,一些对徐悲鸿认识不多的参观者会纳闷,为何画面里的中国人长成那种模样儿,“徐先生认为他们虽然是印度人,但都是勤劳的劳动者。”
据了解,现存世徐悲鸿所绘《愚公移山》共三幅。其中一件尺寸稍小,2006年在北京翰海春拍卖出3300多万元;另一件油画版本的《愚公移山》系徐悲鸿辗转从新加坡带回的第二稿;而巨幅中国画《愚公移山》则是第三稿,现藏于徐悲鸿纪念馆。此次国画、油画版本同场展出,颇为难得。
不过,油画版《愚公移山》曾近乎被损毁。据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回忆,“文革”之后,当复修徐悲鸿纪念馆时,人们才在故宫一间朝南的房子里得见封存多年的徐悲鸿画作。“油画《愚公移山》被放在一个盒子里面,我把它拿出来,打开了一寸的时候,所有的颜色都变成了粉笔末,几近掉光,剩下一条白布。感谢方方面面朋友提供帮助,才把大量剥落的色块又一寸一寸粘回去。”
与《愚公移山》相邻的油画《徯我后》,取材于《尚书·仲虺之诰》中的一句话:“徯我后,后来其苏。”(大意:待贤明的领导人到来,我们就得救了。)此画再现了古时民众不堪忍受夏桀暴政,期待英明之主商汤带兵解救。徐庆平介绍,这幅作品创作于“九一八事变”以后,面对东北大片国土沦陷,当政的国民党政府不仅弥漫投降气息,还极力镇压抗日救亡运动,徐悲鸿遂有此借古讽今之作。
据他回忆,今天的人们有幸得见这件作品,还得感谢父亲的学生兼同事戴泽。“筹建徐悲鸿纪念馆之初,有人从南京把这张画找回来,时任中央美院院长的江丰眼见这幅画已破烂不堪,已打算作弃置处理,是戴泽带着中央美院一位裱画师傅,用糨糊把一块新画布贴到了画作的背后,再辅助水粉颜色修复了这张画。”昨天,年近百岁的戴泽也到展厅拜谒老师遗作,“徐先生和其他先生教学的最大区别是,他会亲自为学生示范绘画技法。这在当时非常难得。”他回忆说,徐先生为了教学生们画出四川人的特点,还引经据典——蜀民椎髻,以布巾系之(意即蜀人以布缠头)。“他鼓励学生观察周围事物,深入生活多多写生。”
此外,展览还集中呈现了徐悲鸿所画马、狮、鹰、鹫、鸡、牛等动物题材。尤为难得的是,在新加坡新近发现的数幅小品佳作也首次亮相展厅。据悉,展览将持续至3月4日。
相关新闻
宋元明清古画看个够
本报讯(记者 陈涛) 昨天,中国美术馆同步推出的农历新年视觉大餐还有“花开盛世——中国美术馆藏花鸟画精品展”“笔墨当随时代——弘扬新金陵画派精神江苏美术采风作品展”。最大看点当属宋、元、明、清的花鸟画作品,以陈容、沈周、徐渭、蓝瑛、郎世宁、朱耷、郑燮等书画家的花鸟画精品为代表。
其中,唯一一件宋画为陈容的《云龙图》。陈容的真迹流传下来甚少,据文献记载,清代的内府曾藏有其《九龙图》《六龙图》《霖雨图》等。而当今传世作品主要收藏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美国纳尔逊美术馆和日本名古屋德川美术馆等处。此次展出的这件作品系邓拓于1964年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的。除了古代绘画,同场展出的还有近现代书画名家名作,从吴昌硕、齐白石、陈师曾、于非闇,到徐悲鸿、刘海粟、潘天寿、林风眠,中国美术馆再度开启“数星星”模式。
而从江苏远道而来的作品同样精彩,既有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为中坚的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真迹,也有2016年江苏美术采风团重走万里路的29位画家精心创作的作品。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