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名家眼中的儿童文学:不是象牙塔 不应拒绝深层话题

2018年02月07日 10:12:00来源:中国新闻网

  “儿童文学不是象牙塔,作家可以用孩子们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探讨类似死亡、背叛等深层次的话题,帮助他们了解人生和世界真实面目,同时又让他们对未来抱有希望和信心。通过我的作品,解开成长困境中的谜题……”

  近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接受了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专访,对儿童文学创作方面的一些问题作出回应。她还认为,国内儿童文学创作并没有出现断层,“据我所知,有一大批年轻又富有才华的作家都在努力创作,我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殷健灵,系中国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长篇小说《野芒坡》、散文《爱——外婆和我》《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等,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多个奖项,题材多样,涉足领域广泛。

  一直以来,殷健灵的作品专注于成长中的心灵,对心理描写得很细腻,还塑造了一系列富有个性的少女形象,“我希望自己每一部作品都不一样,所以不同的故事会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既不想重复别人,也不想重复自己。”殷健灵说。

  前不久,国内一家出版社独家推出了曹文轩、张之路、汤素兰、殷健灵等6位名家创作的6部儿童文学作品。6位作家中,殷健灵是最年轻的。

  “国内儿童文学创作是没有断层的。”对此,殷健灵说,有很多年轻的儿童文学作家一直在努力写作,也非常有才华,“比如与我同龄的薛涛、黑鹤,年轻一些的汤汤、舒辉波,以及更年轻的庞婕蕾、左昡等,可能大家的目光总是容易聚焦在一些已成名作家的身上。”

  殷健灵说:“每个写作者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来的,那些优秀的年轻作家都在努力,总有一天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其实,在殷健灵看来,不管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作家,还是成名已久的老作家,优秀的作品一定是作家“用心灵写作”,而不是“用头脑写作”的产物。从这个角度说,《废墟上的白鸽》是她近期比较重要的一部作品,灵感源自一个故事和一则新闻。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朋友,永远记得自己在青春期时的一幅画面:春风和畅的下午,所有的同伴都换上了色彩明艳的春装,她却穿着妈妈扔给她的穿剩的袖口破洞褪色的编织衫。她问自己,妈妈爱我吗?在她十几个月的时候,妈妈就离开她去了外地工作。女孩和妈妈之间始终没有建立情感的联系,这个问题缠绕了这对母女的一生。”殷健灵回忆道。

  “前些年,一则新闻讲述了另一件事,大地震引发海啸,一个十五岁的女孩无力救出被瓦砾掩埋的母亲,最终丢下了跟她说‘不要走’的妈妈,独自逃生。”殷健灵说,她试图构建故事来探讨一个谜题:“为什么母亲会在危难关头要求孩子不要走?为什么孩子会丢下母亲逃生?为什么一些母女一生都无法达成和解?也许很多人的成长,并不像我们想象那般顺理成章。”

  以此为灵感,殷健灵写成了《废墟上的白鸽》:两个亲密无间的少女,两对迥然相异的母女,一瞬之间的天地倾覆,两天两夜惊心动魄的心路旅程。这部小说描写的是少女白鸽在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前后发生的故事,小说探讨的是亲情、代沟、友谊、忏悔、自我救赎,以及希望与信心。

  殷健灵说,小说所表现的特殊情境是一个隐喻,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面临类似的困境,“我想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去解开成长的谜题,帮助我的读者在人生困境中寻找自我的认同。”

  在时间跨度仅为两天两夜的故事中,要完成上述“解题”的任务,情节内容还要吸引人……这对殷健灵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值得高兴的是,《废墟中的白鸽》发表后得到了好评。曾有评者认为,这部新作如同她此前作品的文字一样出众,“它所负载的深重情意,足够‘担负起培育心灵能力的任务”。

  不过,也有人提出,儿童文学应该多展现生活美好的一面,避免沉重的主题。但殷健灵觉得,儿童文学不是象牙塔。在选取题材的时候,千万不能低估孩子,除了日常生活的故事,还可以用孩子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探讨像人生、爱情、死亡、失去、背叛等所谓深层次的话题。

  “很多时候,少年感到烦恼和忧愁,是因为对世界和自身的不了解、粉饰了周围的世界。当接触到现实、感觉自己被原先的期待所欺骗,怨悔就产生了。”殷健灵解释,如果能通过文学作品,让他们在少年时就得到忠告和指导,从头脑中根除对这个世界所抱有的巨大的期望,也许会获益良多。文学,就是以艺术、柔和的方式告诉他们世界的真相,同时,让孩子在文学中找到心灵的家园,看到狠恶中的柔软、绝望中的希望。(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