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史》首批六卷出版 首次横向探索北京城市史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而一代代学者也致力于北京城市史研究。《北京城市史》系列首批图书昨天由北京出版社推出,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研究专著历时十余年才得以出版,一群学者殚精竭虑,才完成这部详尽的古都城市史。
专著特点
首次横向探索北京城市史
《北京城市史》共有7卷,首批推出的是《北京城市发展史》《环境交通》《明清休闲地理》《历代建置与机构》《历史人口地理》《元代京畿地理》,《古代北京城市规划》则预计将于今年3月份推出。
该丛书主编、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尹钧科回忆,早在2001年,由他牵头,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申请立项,该项目从行政建置、人口变迁,以及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生活、水源、能源和交通等视角,进一步考察研究和论述北京城市的历史发展,这也是首次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进行横向探索。
8位学者从不同角度,为古都北京“画像”。在《环境交通》作者之一、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文涛的眼中,很大程度上,北京城市史就是一部人类如何处理与水环境之间关系的历史。她经过大量考证和实地探访后,不断有新发现,“对城市居民具有普遍意义的水源,是北京郊区的泉水和京城内外的地下水。历史上北京地区泉水之多远非今人所能想象,京西玉泉山的泉水甚至长期成为宫廷权贵专用的水源。”而该书另一位作者、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冬虎关注的是北京历史上的交通和能源,“金代重视都门外道路两侧的绿化,元代大都城的街道宽阔齐整,清代从朝阳门到通州的运粮道路、西直门到圆明园的御路、广安门至卢沟桥的主干官道,都改造成了条石铺砌的大路。”通过大量的研究,孙冬虎还发现,在清代北京的能源构成中,煤炭已经上升到第一位,成为广大城市居民的主要燃料。
《北京城市史》责任编辑张秋跃透露,这套书历经艰辛才面世,以至于《历代建置与机构》作者魏开肇曾担心,是否在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这本书。而吴文涛感叹,尽管当初立项时,获得的基金支持仅约5万元,但没有一位学者抱怨过钱少,大家的很多感情和心血都寄托其中。
主编情怀
编这套书实现恩师愿望
尹钧科说,这套书迟迟未能面世,一方面是因作者有变动,一方面也是因为这十几年来他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侯仁之先生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的相关工作中。
“侯先生是我的大恩人,我一辈子永远不忘。”尹钧科说,1965年他从山东师范学院考入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师从历史地理学界泰斗侯仁之。“文革”爆发后,学业荒废,尹钧科回到山东泗水当了一名中学教师。1978年他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却奇迹般再度考上侯仁之的研究生。尹钧科毕业后,全家户口能否落户北京成了大难题,当时老师到处托人,找到万里副总理,才将他留在了北京社会科学院,全家户口问题才得以解决。
编纂《北京城市史》源于尹钧科2001年形成的一个大胆想法。他想,不能像以往一样,以纵向来编,即按照朝代编,而是要横向,即按照北京城市管理、水源、人口等方面来研究北京城市发展史。“这样的研究,才更深入、更透彻、更系统。”他也曾将想法与老师进行过交流。“我向侯先生请教过、汇报过,他鼓励我完成这个项目。”
如今,78岁的尹钧科将《北京城市史》端端正正地摆在家中的书柜里。“侯先生是研究北京城市发展的,北京城的选址、建设、规划等,都是他的重要研究领域,我对先生充满了敬意。”尹钧科透露,早在上世纪50年代,侯仁之就想写关于城市发展史的专著,但愿望一直未能实现,而如今老师的愿望通过他得以实现,“我主编《北京城市史》,是继承侯先生的学术事业,更是向侯先生致敬。”
作者感言
研究“休闲”却没时间休闲
史料考据、实地探访、书写文字,每位学者为此耗费了数年心血,每个人的学术研究背后都有一个壮阔的世界。吴承忠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他早在2001年至2004年,耗时3年完成了40万字的《明清休闲地理》,填补了北京休闲地理研究的空白。
他回忆,当年自己将研究方向向几位教授讨教,他们都泼来冷水,认为古人哪有什么休闲,但尹钧科不断鼓励他。“虽然研究休闲,却没有时间休闲。”吴承忠笑道,那几年主要是食堂、宿舍、图书馆三点一线地跑,连春节也没有回家过年。他估算,查阅过的各种文献至少有1000种,并翻阅过大量的小说、地方志、笔记、风俗志,还查阅过清代宣统三年的报纸。吴承忠从浩如烟海的文字中,大海捞针一般探寻和北京人休闲有关的文字,“我在电脑上做的读书笔记不下100万字,在纸质笔记本上做的读书笔记有20多万字。”
根据大量考证和研究,吴承忠最终将北京城里人的休闲地分成了多种,如风景游赏地、游览型的寺庙、庙会、私家园林、休闲型市场、会馆、剧场、茶馆、酒楼等。他还进行具体统计,比如明朝每种休闲地具体有多少个,它们分布在哪条街、哪个地方。
吴承忠根据研究认为,明代和清代各形成了13处和17处休闲区,其中积水潭—什刹海—鼓楼大街风景区、广安门外寺庙、草桥—丰台花卉、朝阳门—通惠河寺庙等在两个朝代都保持了兴盛态势。他更得出结论,“在明清时期,西山是最重要的郊区旅游目的地。”让吴承忠欣慰的是,这些研究都对当今北京城市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