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八十七神仙卷》领衔罕见珍品方阵

2018年03月23日 13:46:00来源:北京日报

  今年是艺术圈不折不扣的“徐悲鸿年”。新年伊始,中国美术馆与北京画院美术馆即相继推出以徐悲鸿为题的大展。昨天,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的中央美术学院也为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任院长推出特展“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

  “于公众而言,徐悲鸿是一位看似非常熟悉,实则陌生的大师。”本次展览策展人郭红梅透露,为了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徐悲鸿,此次展览集结了各方之力,除了从徐悲鸿纪念馆馆藏近3000件作品中精选出200余件外,还从国家图书馆、天津博物馆、北大图书馆、中华书局、吴作人基金会、梅兰芳纪念馆、常沙娜敦煌图案研究设计工作室等机构借得大量图文资料。它们中相当一部分系首次公开展出。

  与早前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民族与时代——徐悲鸿主题创作大展”相比,除了继续带来三件国家一级文物《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徯我后》外,央美此次增加了徐悲鸿的大型中国画《九方皋》;而且单独辟出典藏板块,让世人一窥这位艺术大家的收藏眼光——它们中既有徐悲鸿收藏的傅山、文徵明、陈洪绶、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等人的中国书画,也有西方大师达仰、贝纳尔的油画。

  其中,油画板块最重要作品当属《田横五百士》和《徯我后》。高1.97米、宽3.49米的《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1928年到1930年赴法留学回国之后的第一张代表作,也是徐悲鸿第一次大尺幅以人物为主的创作,打破了中国传统绘画只重视山水而不重人物的老观念。《徯我后》取材于《书经》,据传夏桀暴虐,商汤带兵前往征讨,老百姓盼望得到解救。徐悲鸿是中国写实艺术教育体系的开创者,但他偏偏在自己最重要的巨幅油画创作中鲜少描绘当时的现实人物或场景,而是借由古代传说或寓言来映射现实。《美术》杂志主编尚辉认为,这与徐悲鸿早年在法国留学8年有关,他当年就读的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极为推崇主题性历史画,也就是从古代传说、宗教故事里找寻素材,这样的艺术传统无疑内化到徐悲鸿艺术创作的骨髓里。

  此次展览也较多呈现了徐悲鸿留法期间的作品。如创作于1920年的油画《持扇人像》完成于徐悲鸿25岁时,所画人物系他的首任妻子蒋碧薇。完成于1922年的《老妇像》还参加过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据郭红梅介绍,留法时期的徐悲鸿在全班一次专业考试中名列第六名,成为外国学生中排名最靠前者,直接获得免费入读资格。

  徐悲鸿的书法一般常见于其作品的题跋,很少在展览中看到他单独的书法作品。本次展览专门展出了徐悲鸿各时期各种形态的书法精品,包括楹联、信札、扇面、诗词书法等共计80余件。而这样的罕见珍品还有很多。如从国家图书馆借展而来的《傅增湘像》从未公开展出过,创作于1935年的这件作品再现了当年资助学生出国留学的时任民国教育总长,从中可以一窥徐悲鸿“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之心。

  至于展览名缘何拟定为“悲鸿生命”,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透露,徐悲鸿无论从艺术创作还是艺术教育层面都有很多开创性成就,最终他们从他为之几乎倾注了全部身家的一件作品里找到了最为恰当的词汇。“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徐悲鸿用他手头仅有的一万元现金,以及附带好几张自己的作品作为交换,从藏家手中买下一幅古画,并将其命名为《八十七神仙卷》,且将一方刻上‘悲鸿生命’的印章落在其上。”郭红梅介绍说,徐悲鸿收获至宝后亲自在长卷题跋,认为此卷之艺术价值足可与欧洲最高贵名作相媲美,此后更是与之不离左右。后来因为这件作品一度流失,让他好几天寝食难安,自此留下高血压的病根。以《八十七神仙卷》领衔,此次展览从他所藏12000余件中国历代书画中,精选60余幅精品,涵盖从唐、宋、元、明、清,直至徐悲鸿同时代的名家作品。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22日。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