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这样过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清明祭祖,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清明节前后,除了祭扫等传统的纪念方式,近几年随着“环保过清明”理念的推广,花葬、树葬、网络祭扫等纪念方式也逐渐受到认可。
台湾:慎终追远顾环保
在台湾,虽然因为祖籍与族群不同,民众过清明节的日期并不一致,但对清明节的重视却是一样的。早前,台湾就有“清明不回厝无祖”的说法。现在,清明节前后,台湾都会放假,一般有3天左右。
台湾的扫墓习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二是修整祖墓,祭礼比较隆重。扫墓时一定要在坟墓的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长方形),每张纸压上小石头,还得放一沓在墓碑上。这个仪式俗称“挂纸”,是献给祖先的钱。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围在坟墓四周吃红蛋,蛋壳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
除了传统的“挂纸”和扫墓外,台湾在清明节期间还有踏青、插柳、拔河、荡秋千、赐火等活动。
近年来,除了传统祭祀习俗,台湾社会还开始大力推行树葬、花葬、海葬等环保殡葬形式。今年清明节前,台湾环保主管部门召开记者会,宣导“清明祭祖重诚心,慎终追远顾环保”的理念,呼吁民众采行较环保的祭祖方式。该部门提出环保祭祀的四大替代做法:一是在指定区域设立纸钱集中收集区,再统一进行焚化;二是鼓励民众以向社会福利机构捐款方式替代焚烧纸钱;三是利用互联网提供电子追思祭拜服务;四是以鲜花、水果作为祭拜品。
台湾各地积极宣导和响应环保理念,逐渐受到民众的认可。大家用点亮“心灯”、献上“平安米”取代焚烧纸钱、香枝,这些新做法让慎终追远的祭祖传统添了新价值,可说是“上对得起祖先,下对得起子孙”。
香港:以心祭代形祭
清明节在香港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时节,香港民众一般会到先人墓前拜祭,焚烧香烛、冥镪,清除杂草及供奉水果、香酒、鲜花、烧猪或白切鸡等。尽管香港大部分坟地墓园都有公共交通连接,但清明节当天交通依然拥堵。民众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习惯错峰祭拜,而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
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倡导民众改变繁杂的传统祭扫形式,以一束鲜花、一段寄语或是网上追思的方式,表达对已逝亲友的怀念。
香港食环署(香港食品环境卫生署)在香港多处骨灰安置所设立绿化优美的纪念花园,亲属依照逝者遗愿把其骨灰撒于纪念花园内的草地上,代表逝者“落叶归根,绿荫后人”,日后则可在这清幽绿荫下追忆逝者。
食环署还于2010年开设了“无尽思念”网站,逝者建立纪念网页,供亲友们追思。亲属可为逝者开设专属纪念网页,写上逝者生平和纪念内容,上传照片和视频,还可个性化设置网页等。除了观看网页内容、写下追思留言,亲友还可选择送上“网上祭品”,即虚拟鲜花、水果、食品等。
以“心祭”代替“形祭”,形式虽简,心意不减。
澳门:清明时节“行正清”
清明是澳门的法定假期。清明扫墓祭袓是澳门居民很重视的习俗,澳门人把清明当天叫作“正清”,在清明当天扫墓叫作“行正清”。每逢清明节前后,“行正清”的人们除了自备香烛、冥纸以外,还携带了烧肉或是一整只乳猪、水果、糕点、酒等来供奉先人亡灵。
除了扫墓,在澳门民间还流传着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柳等传统习俗活动。在澳门当地的报纸副刊专栏中可以窥见一二。
近几年,随着澳门人口的不断增长,过世人数增加,为了使坟场有限的空间可持续运作,澳门特区政府也在宣导环保的殡葬方式。比如在澳门沙岗市政坟场就设立了树葬纪念花园,尝试实施并推广树葬服务。
当港澳台同胞与内地(大陆)的亲友焚起香祭祀共同的先祖时,千般漂泊化成清明归心,在浓浓的血缘和化不开的亲情中,祭扫已不仅是仪式,更是炎黄子孙一脉相承的文化与行为规范;清明已不仅是节日,更是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和精神纽带。(编辑:赵凤艳 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