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纪录电影票房创新高、纪实短视频蹿红
原标题:2017年中国纪录电影票房创新高、纪实短视频蹿红
《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17日在京发布,2017年电视纪录片全年总产量同比增加5.8%,纪录电影总票房为2.6亿元、票房创新高,出现纪实短视频热潮。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认为,中国纪录片是一个价值和市场均被严重低估的产业,潜力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当下中国纪录片产业的直接经济效益规模已超100亿元。
纪录电影票房创新高 纪实短视频掀热潮
2018年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在京举行,本届纪录单元设置了评审、信息发布、论坛、征集、展映五大板块。《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由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China Documentary Research Center,简称CDRC)发布,该研究中心是中国传媒大学重点支持和建设的科研机构。
根据CDRC年度最新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电视纪录片全年总产量约2万小时,同比增加5.8%。从院线市场数据分析,2017年,获得广电总局电影局过审的纪录电影一共有44部,同比增长37.5%;进入院线放映的中外纪录片9部,同比增长50%,数量再创新高;纪录电影总票房为2.6亿元;票房再创新高。
纪录片的网络点击量偏低。根据报告,2017年,全网视频总点击量为12928.6亿次,纪录片总点击量为90.5亿次,占比0.70%。相对于热门网络影视剧和网络综艺,纪录片网络点击量仍然偏低。
社会出现了纪实短视频热潮。报告称,随着新媒体发展,纪录片放下过去高冷的身段,不少成为新晋网红,长期出现在互联网社交平台热搜榜,成为网络议题,并进入青少年喜爱的弹幕网站。
统计显示,2017年,互联网视频点击活跃的纪录片共计2631部;从网络传播效果看,网络媒体、微信公号及社交网民对纪录片的关程度加大,超越往年。网生纪录片尤其是纪实短视频热潮的出现,成为媒体融合时代泛纪实内容生态新景观。
针对纪录片未来发展,CDRC发布了七个趋势:
1、在新兴媒介技术驱动下,泛纪实内容生态呈现出新景观,纪录片边界和类型的模糊化,让产业背后拥有更多想象力;
2、纪录片主流话语回归,新时代纪录片的政治身份将被继续强化;
3、中国纪录片进入政治化产业时期;纪录片的产业化同时也是一次国家在文化领域的谋变,是一场基于国家文化安全和当今社会价值考量所展开的一次国家层面的政治文化选择。
4、建立更加透明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业界学界合力拓展产业规模;
5、多轮驱动,互联网、院线、主流媒体、公众构成新时代纪录片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6、从全民纪录到全民创作,纪实短视频成为泛纪实内容生态的新晋力量;
7、“纪录片的影院观看”会成为纪录片产业板块的重要一极。
专家:要重视纪录片产业化模式
当天,“纪录片的边界、类型与产能、产值”论坛同期举行。
“目前中国纪录片是一个价值和市场均被严重低估的产业。”何苏六说,近几年纪录片迅猛发展,除去纪录片的版权收入外,纪录片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获得额外间接经济收入,且推动相关地区文化产业等相关领域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当下中国纪录片产业的直接经济效益规模已超100亿。
他说,在主流话语回归的大趋势下,纪录片在政治传播中的潜力将被进一步发掘和释放。
“对中国纪录电影未来市场持乐观态度。”何苏六说,纪录电影必将成为纪录片产业板块的重要一极。但他同时指出,当下纪录电影市场意识和导向不强,缺乏成熟和包容的院线发行放映机制,产品定位、营销发行、产业链开发等方面欠缺;要培育观众对于纪录电影的认知与观赏习惯。
谈起纪实短视频,何苏六认为,它跟微纪录片有很大不一样,更偏重互联网的思维跟语言,二者的生产者动机也有很大差别。
“有人说短视频上半场结束了,我们纪录片还没进入,还没算开场呢。”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晓蒙认为,纪录片行业不能“孤芳自赏”,很多视频网站都在加大对纪录片的投入,纪录片也要尽可能地多做市场化的探索。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认为,在跨界、重构的情况下,过去纪录片的定义不能适应今天的现状了,要重申纪录片的定义、类型、边界,对今天的纪录片做一个更加宽泛的定义。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祖光说,有的纪录片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但是制作方却无法回收这个价值,这是一个纪录片生态的问题,要转变一些观念;要研究纪录片产业化的商业模式。
“从社会发展的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很看好纪录片未来。”祖光说,纪录片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是社会的巨大价值。纪录片受众群虽然小,但基本上是在中产阶级等,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在增加,越来越多青年人喜欢纪录片,市场需求在增加。
据悉,本届电影节纪录单元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承办,五洲传播中心联合承办。(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