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中国故事打造现实主义精神高地

2018年05月21日 10:30:00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用中国故事打造现实主义精神高地

  【文艺观潮】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讲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历史发展至当代,电视剧这种大众艺术样式,以其广阔的受众面、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独领风骚”于文艺百花园。纵观我国电视剧发展史,可以发现现实主义精神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根精神红线。真切的时代关照、浓重的担当品格、强烈的人文情怀、厚笃的文化意识,让观众在一段段生动的影像故事中,感知现实温度与人生真谛。无论回望历史还是描摹当下,那些国产剧中的优秀作品总能够为社会构筑起精神高地,为观众开垦出心灵净土。

  现实画卷为改革发展铺陈壮美篇章

  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在当代语境中的题中之义。彰显时代特征,反映社会实际,不仅是电视剧的艺术本质之一,更是其重要的文化使命。

  遥望当初,从1958年以节约粮食、忆苦思甜为主题的中国首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到20世纪80年代初反思伤痛、呼唤新生的《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乔厂长上任》《有一个青年》《女记者的画外音》等,就已经为我国电视剧拉开了鲜明的现实主义帷幕。

  20世纪80年代末,现实题材电视剧开始高水准起步与发展,许多作品至今仍被津津乐道。刑侦题材中的《便衣警察》用一个年轻警察的成长故事折射人性光芒;农村题材中的《篱笆、女人和狗》挖掘农村问题的文化症结和农村女性的命运归宿;军旅题材中的《和平年代》用一名普通军人对信仰的执着坚守,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大潮中事业与情感的关系;商业题材中的《北京人在纽约》对于当时的“出国热”进行了社会与文化层面的双重剖解;反腐题材中的《苍天在上》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为官场敲响了警钟。除了上述烙刻着类型标记的作品之外,还有一些如《外来妹》《风雨丽人》《公关小姐》《情满珠江》等,以“小人物,大时代”为叙述范式,外化出在这种势不可挡的社会变化中一些典型人物思想和情感的挣扎与抉择,既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规律,又表明了宏观环境和微观个体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进入新世纪以后,尽管我国荧屏上偶有披着现实主义外衣的偶像化、悬浮化和过度娱乐化之风,但仍涌现出一大批在市场经济的制播生态中真正恪守现实主义精神的精品力作。《北风那个吹》《平凡的世界》《老农民》《钢铁年代》《温州一家人》《鸡毛飞上天》等作品,都将波澜壮阔的时代潮流和万千气象作为个体与家庭情感的景深演绎,兼顾了戏剧张力和社会容量。事实证明,电视剧只有以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为己任,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在观众心目中树起丰碑。

  奋斗故事为百姓生活描绘幸福图景

  文艺创造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百姓真心欢迎的电视剧,常常是以市井小人物作为主人公,这些角色裹挟的现实温度与生活质感,会让大多数观众产生“心有戚戚焉”的亲近感和代入感。

  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初,一部万人空巷的长篇室内剧《渴望》,让观众沉浸于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和命运走向。自此,专注于透视平民的生活和情感,便成为我国电视剧创作的一种文化自觉。《过把瘾》让不少观众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看到了自己;《牵手》深度解析了现代都市人的复杂情感世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铺展出一幅北京大杂院里的世俗风情画;《士兵突击》展现了一名普通士兵传奇般的生命跨越。凡此种种,都用艺术的力量让平凡人生焕发出灼灼光彩,令观众身临其境地领略到美好和伟大就在身边。

  值得一提的是,优质轻喜剧作品,更是把小人物的生活呈现得淋漓尽致、余味十足。《编辑部的故事》以编辑部构筑的微型社会作为叙事依托,运用“调侃”的方式展现人生百态;《我爱我家》用一系列具有高度寓言性的小品故事,令观众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两部作品都成为至今难以逾越的经典。

  近些年,以一场婚姻历程来昭示真爱无价的《金婚》,讲述80后拼搏故事的《奋斗》,探讨当代都市中婆媳关系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展示50年爱情经历的《父母爱情》等,均从不同侧面表现出创作者的民生情怀,彰显百姓追求幸福的愿景。但也应看到,当下荧屏多青睐富贵阶层,只展示物质欲望而忽视奋斗历程,极易对观众造成误导。电视剧创作者理应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中,把百姓的所思、所为倾注在镜头中,讴歌奋斗人生。

  历史镜像为当代社会赓续民族基因

  改革开放40年间,《开国领袖毛泽东》《中国命运的决战》《长征》《解放》《恰同学少年》《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海棠依旧》《彭德怀元帅》等一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大手笔再现历史风云、刻画伟人形象;《敌营十八年》《夜幕下的哈尔滨》《亮剑》《历史的天空》《潜伏》《北平无战事》等一批革命题材电视剧通过展现正面战场或隐秘战线,还原了战争环境下革命者的壮怀激烈。年代更迭,但作品中的坚定信仰和济世品质,在今天仍具有触及灵魂的精神感召作用。

  作为一种创作思想和表现手法,现实主义在历史题材电视剧中往往以超越时空的现实关照作为艺术表征。从早年的《努尔哈赤》《末代皇帝》,到后来的《唐明皇》《武则天》《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汉武大帝》,再到近年的《大秦帝国》《于成龙》等,这些历史正剧在创作中以唯物史观为导向,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选题,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为原则,将传统文化寻踪与时代精神弘扬深度交融,将回望民族历史进程、揭示社会历史内蕴与民族振兴的梦想融会贯通。

  另外,《四世同堂》《围城》《白鹿原》等文学名著改编剧,《大宅门》《乔家大院》《闯关东》等家族年代剧,《济公》《封神榜》《琅琊榜》等古装传奇剧,都利用土生土长的中国故事来弘扬民族精粹,在当代生活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迸发出充溢着文化自信的中国气派。

  适逢诞生60周年的中国电视剧,在这一甲子的时光穿梭中奏响了一曲嘹亮的现实主义之歌。未来,现实主义精神将永远是中国电视剧生存和发展的不二法宝。新时代的电视剧创作者,只有继续不忘初心地在火热现实生活中仰观俯察、深思感悟,才能打造出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备的精品之作、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齐飞”的“高峰”之作。

  (作者:闫伟,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任编辑)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