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相声演员徐德亮 不惑之年写《天命》

2018年06月05日 10:39:00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相声演员徐德亮 不惑之年写《天命》

  相声艺术家王谦祥曾经说,“口技是相声的父、八角鼓是相声的母。”作为一种包含了单弦岔曲、联珠快书和古彩戏法等的曲艺形式,“全堂八角鼓”已被列入非遗名录。

  有感于其几近失传的濒危生态,生于1978年的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执笔写就了话剧处女作《天命》。6月9日文化遗产日当天,这部由顾威执导,徐德亮及多位北京市曲剧团演员参演的话剧将亮相西城文化馆缤纷剧场。

  四天写出话剧处女作

  据悉,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等联合出品的新京味话剧《天命》,讲述了八角鼓单弦艺人程宝庆历经民国初期、北伐至抗战不同时期的从艺经历和生活境遇,并试图通过其人生境况带出时代生活的跌宕,展现八角鼓单弦等民间艺术的历史演进脉络。“全堂八角鼓”这一古老形式也借由人物展现在舞台,在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京腔京韵中,还融入岔曲、单弦、京剧、相声等传统表演形式。

  早在当年从北大中文系毕业时,徐德亮的论文就是《清中叶至民国北京地区俗曲研究》,“我一直认为有两种艺术形式更多的是依靠票友传承的,那便是昆曲和八角鼓。近两年,西城着力抢救八角鼓,每年都会举办专场,基本都是一些八九十岁的老艺人参与演出,而每一次登台的老艺人又都会逐年减少。目前还在登台的老艺人中,最年轻的也已经83岁了。”

  丰富的史料积淀,再加上平时也参与八角鼓的演出,徐德亮仅用四天时间便写出了《天命》,而这也成为其话剧处女作。这部戏中虽然有《茶馆》结尾时“三位老人话沧桑”的催泪桥段,有“不当二茬儿亡国奴”的呐喊,但还是以喜剧的方式呈现。对此,徐德亮说,“如果我弄一出大悲剧,观众肯定也不能接受。”

  有正能量亦有民国娱乐圈内幕

  如果说《天命》中的四幕戏仿照了《茶馆》的结构,那么《天命》的剧名则来自清末咸丰时期的岔曲《待时听天命》,而徐德亮自己也在剧中饰演一位说相声的艺人。“相声其实就是从八角鼓中拆分出来的。最早我想写的是《龙须沟》前传,《龙须沟》中的程疯子就是唱八角鼓的。而《天命》中的八角鼓艺人程宝庆是清末的旗人,由于清朝有旗人不许唱戏的规定,所以旗人的娱乐就是八角鼓。在那个时代,八角鼓是不折不扣的流行文化。清末,旗人的铁杆庄稼没了,旗人票友就靠八角鼓出去挣钱,这其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门道。”

  同样是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徐德亮想写的是,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天命,“程宝庆就和《茶馆》中的王掌柜很像,永远在等改良,其中还涉及民国时期娱乐圈的内幕。”

  剧本甚至考虑了演员的换装时间

  虽然是第一次写话剧,但在动笔前,《天命》中的人和事早已住在了徐德亮心中。在撰写大学毕业论文时,他就曾在首图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掌故、趣闻早已谙熟于胸。此次徐德亮将在剧中演唱的一段八角鼓,就来自于当年在首图翻阅的资料。

  而且由于之前参演过话剧《老舍五则》,徐德亮对话剧的舞台和调度多少有些了解。于是此次创作,他甚至在文本阶段就已经将演员换服装的时间考虑在内。因而在排练之初,导演顾威虽然曾有言“剧本搬上舞台时必要的修改是难免的”,但在实际排练中他几乎一字未动。

  文/本报记者 郭佳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