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开“非遗陶艺传承课” 近百名师生走进宋代窑址
中新网太原6月9日电 (记者 胡健)9日,是第1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文化局、太原美术馆、太原市教科研中心共同举办“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2018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陶艺传承课,近百名师生走进宋代古瓷窑遗址孟家井村,共上“非遗陶艺传承课”。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口号是“见人见物见生活”“活态传承、活力再现”“非遗让生活更美好”“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当日,共有太原市第二十七中学、师院附中、综合高中等学校的60余位中小学美术教师和30多名学生来到孟家井村感受陶艺文化。
孟家井是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的一个村子,东临寿阳、北依阳曲、南接榆次,旧属榆次县管辖。相传杨家将猛将孟良曾在此屯军凿井,故名“孟家井”。孟家井因瓷窑而闻名,《永乐大典》中记载“瓷窑在榆次县北六十里孟家井。”;明弘治三年《重倒白灵庙记》云“榆次县治之北六十里,有乡曰孟家井,居氓大率约三百家,乃古昔陶器之所。”;据清道光《榆次县志》载:“天井观在孟家井,其中有伯灵仙翁祠,孟家井三百家业陶者祀。”
孟家井瓷窑创烧于宋代,金、元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当时晋王府等重要场所的琉璃生产地。孟家井窑烧制的精美瓷器,已成为印证山西瓷业辉煌的传世之作,如今典藏于博物馆中。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金代白地黑花玉壶春瓶,山西博物院收藏的白釉剔花瓷枕、黄釉印花瓷碗,太原晋祠博物馆收藏的绞胎瓷盘等等,多被列为国家一、二级文物。
从宋代开始,孟家井薪火相传近千年,到1957年停烧,窑厂匠人转入太原瓷厂工作。2013年,孟家井窑绞胎瓷烧造技艺被列为太原市非遗保护项目,2016年被列为山西省乡村文化技艺工程,2017年被列为山西省非遗保护项目,孟家井窑在传承中实现了新的发展。
新时代下,孟家井积极推进陶瓷艺术村建设,建立了孟家井民艺陶瓷馆陶瓷传习所,举办了首届山西省瓷上花鸟画创作活动,太原市中小学陶艺大赛等活动,2018年5月被山西省文化厅命名为2018—2020年度“山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陶艺被称为“火与土”的艺术,融合绘画、雕刻、工艺美术于一体。此次非遗公开课,教师们在非遗传承人冀田富、王鼎引导下参观了古瓷窑址、孟家井民艺陶瓷馆,并在传习所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陶艺课。老师和学生们兴致勃勃,进行学习创作,他们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是尊重非遗、尊重传统文化,更从内心深处懂得要尊重这些遗产的创造者,传承工匠精神。
太原市美术馆馆长王鼎表示,非物质化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集体的记忆密码,庚续着中华民族的血脉。非遗公开课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目的是弘扬优秀文化,展示非遗魅力,实现活态传承,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和传承环境,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传承和保护中,进一步促进山西省非遗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