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传承”的浙江之路:动静结合引民众走近非遗文献
原标题:“活态传承”的浙江之路:动静结合引民众走近非遗文献
中新网杭州6月9日电(童笑雨)流传于民间,行走在村野,穿越千百年的民间文学,如今齐聚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馆(下称“浙江省非遗文献馆”),并在90名少年的讲述下,重新焕发光彩。6月9日,“‘少年非遗说’——浙江传说故事讲述大赛半决赛”在浙江杭州举行,也勾勒出浙江省非遗文献馆“动静结合”的“活态传承”之路。
作为中国首个非遗主题文献馆,浙江省非遗文献馆目前藏书量3万余册,各类非遗集成志书、乡土教材、申报材料和名人文献等都收录在内。
“这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每一件都经过岁月沉淀。如何把读者‘请进来’,让非遗文化‘走出去’?”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胡雁表示,走好“活态传承”之路是关键。
为此,在中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浙江省非遗文献馆成立一周年之际,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杭州市拱墅区文广新局、《山海经》杂志社、浙江省非遗文献馆联合承办的“‘少年非遗说’——浙江传说故事讲述大赛”应运而生。
从弘扬华夏儿女勤劳勇敢品质的传说,到感天动地的神话,活动现场,通过孩子们绘声绘色的讲述,这些沉睡了多年的故事再次闪耀出光彩。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扩大浙江省非遗文献馆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这也是我们非遗保护的一种探索,让这些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更多孩子和家庭,增强浙江民间口头文学的保护传承。”胡雁认为,不能让馆藏静静地躺在橱柜中,应该让它们“走出去”“动起来”。
“动起来”,也是拱墅区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分管副馆长文闻在浙江省非遗文献馆实践的方向。
据悉,除了搭建青少年阅读非遗文献的平台,该馆还依托非遗项目,开展了“大匠至心·传承人对话”等活动,邀请代表性传承人签约、开展主题讲座、进行非遗的活态体验。文闻说,目前浙江省非遗文献馆已与6位代表性传承人签约。
诚然,无论是雕版印刷技艺还是油纸伞制作技艺,一旦“动起来”,都能吸引众多观众的目光。
值得一提的是,该馆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线索,不仅制作了一套与之相关的图书借阅珍藏卡向读者发行,还开设了“彬彬妈讲故事——二十四节气绘本”系列活动,用应景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古诗与创意手工或绘画结合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节气的来历。
“一年里我们举办了30次活态体验活动,进行了18次展览。”文闻笑称,浙江省非遗文献馆集合图书馆与非遗馆功能,更多要做好普及推广。她认为,只有做到动静结合,才能走好非遗的“活态传承”之路。(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