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被包装成"情爱高手" 咱能不能别这么糟蹋经典!
原标题:咱能不能别这么糟蹋经典!
又长又造作的“鸡汤体”书名两年前开始流行,爱、孤独、遇见、牵手……一夜之间变成图书封面上的高频词。最近记者到书店进行了一番探访,发现这类书不仅未见减少,反而愈加“繁盛”,完全是傍上经典名家死不撒手的节奏。
沈从文被包装成“情爱高手”
《美丽总令人忧愁,然而还受用》《一指流沙 我们都握不住那段年华》……和两年前相比,在长长的鸡汤体书名包裹下,有越来越多的名家或变身鸡汤大师,或被塑造成情爱高手,或变成絮絮叨叨的心灵导师。
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就成了不折不扣的“鸡汤大师”,《丰子恺愿你一生清澈明朗》《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是这世界的慈悲:丰子恺说刹那与永恒》《愿所有遗憾都是成全》……此外,民国女作家萧红的苦难经历被编排成《遇见你,遇见不变的纯真》,民国女作家石评梅表达情感苦旅和内心彷徨的散文、小说,被轻飘飘的文字代替——《你来过,愿记忆终究美好》,就连汪曾祺也走起了轻飘线路,《一定要,爱着点什么》《不如喝茶聊天乘凉去》《生活,是很好玩的》《吃好玩好,日子过好》。
在鸡汤体书名的侵袭下,沈从文成了最大“受害者”,全然被包装成了情爱高手。《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我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你》《想牵你的手,在青山绿水间》《我想牵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遇见你之前,我以为我受得了寂寞》《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不熟悉沈从文的读者会以为,沈从文净写爱情小说了,就没干别的。但翻开看看,这些书都是小说、散文合集,《边城》《萧萧》《三三》出现频率最高,很显然,出版方希望在爱的主题下,召唤来更多的年轻人。
这些鸡汤体书名的名家图书,常常和时下年轻人写的书混放在一起。乍一看,的确长得像,图书封面很是小清新,长长的书名也看着眼熟,缺乏文学常识的读者,甚至误以为是当今作家的手笔。
鸡汤体书名敌不过经典书名
当花花绿绿的鸡汤体书名傍着名家挤进畅销书行列的时候,一系列销售数字恐怕让出版商有些不满,《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终究还是敌不过《边城》《湘行散记》这些经典书名。
开卷监测数据表明,沈从文的著作中,位列前十位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等出版的不同版本的《边城》《湘行散记》,而那些花哨图书无一进入榜单。再看朱光潜的著作,还是《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些耳熟能详的图书的天下,像《慢慢走啊,去过美的人生》《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发现生活之美》《从容生活,温柔处事》 《心若从容,一世安好》 这些矫揉造作的书名,根本未在畅销榜上露面。
开卷信息技术公司研究咨询部经理杨毅认为,其实出版商并非随意而为,沈从文、朱光潜、汪曾祺等名家名作皆为学校推荐读物,有的甚至是必读书目,“取一个讨其喜欢的书名,其实是出版商的迎合之举。”
不过,记者在王府井书店现场采访却得知,读者也未必买账。正在书店购书的音乐人陆子墨说:“为啥硬是要把沈从文往忧伤的烂俗调调上拉?就不能起点正经的书名吗?”在美国求学的周子涵则提及,在国外逛书店,很少发现针对名家名作随意乱取名博读者的行为,“这叫向资本低头。”还有的读者在豆瓣网上发出告诫:“你们能不能别这么糟蹋经典,千万别因为书名错过沈从文先生的细腻与真诚。”
期待有朝气有活力的新表达
书评人魏小河也发现了名家和鸡汤体书名捆绑在一起的现象,“后来我发现一些读者不在乎这个,结果成了有人喜欢看,有人制作,没有行业规范,也没有行业内的约束力,大家就会更加逐利而为。”
即便如此,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还是忍不住批评:“太自以为是,他们以为比作者聪明,就随便给作者起书名。”张教授对沈从文研究很深,曾写过《沈从文的前半生》《沈从文的后半生》。他说沈从文是个很丰富的人,作品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图书市场将沈从文包装成情爱高手,相当于给他贴上了标签,进行单一化处理,“这是对作家的不尊重,这种风气特别不好。”他认为,这种行为不仅形式上不尊重,而且版权上是否尊重也要打个问号,“这些图书版权是否得到了家属授权,很值得怀疑。”
不过《汪曾祺小说全编》责任编辑郭娟披露,市面上大量出版的汪曾祺作品大部分得到了汪曾祺家属的授权,因为汪曾祺家属特别好说话,好多人缠,也就都答应了下来,所以汪曾祺的一些作品并非独家授权,“不过,用鸡汤体包装书名,只是过分强调汪曾祺先生的某一方面,是有违其真实面貌的。”郭娟认为,汪曾祺并非只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么闲适,尤其到了老年他也有怒目金刚似的作品,“他很犀利,五四精神传统在他身上得到了体现。”汪曾祺之子汪朗则有些无奈地说:“我们家里人不太同意这么取书名,但编辑都很年轻,认为这类书名更受欢迎,更浪漫。”
面对如此现状,魏小河说:“已经建立了人文品牌的出版社一般不会这么做,所以这说到底还是商业行为。”他不禁感叹,除了骂一骂,还是无解,就像烂片一样,或许这也是图书生态的一部分。但博集天卷副总编辑毛闽峰更希望,以更朴素、更有内涵的书名包装经典名作,才是对经典的一种致敬,“我们需要有朝气、有活力的新表达。”他觉得,这些所谓鸡汤体书名于5年前发端于文学暖男畅销书,5年过去了还在用,难免显得庸俗、过时,这种口语化、鸡汤化的话语体系已经开始遭到颠覆了。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