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岁月坚定了他们跟党走的信念
把总书记的勉励信反复读、反复体悟,牛犇心头交织着忐忑和坦荡。他忐忑于,自己这样一个中国电影的“小人物”怎样才能用加倍的努力来回应总书记的嘱托,不负伟大时代;他的坦荡在于,回望演艺生涯,“我认认真真完成了组织交给我的每一件工作,做到了坚定地跟党走,矢志不渝”。
从11岁入行到83岁入党,牛犇在党的引领下走过了漫长岁月,终于在耄耋之年达成夙愿。翻看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史,类似的故事绝非孤例。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告诉记者,中国画家朱屺瞻在百岁高龄时成为一名党员;上海中国画院原副院长、吴昌硕的入室弟子王个簃在87岁生日前夕,完成梦想;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和“三毛之父”张乐平都是在古稀之年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艺术大师们历经岁月风霜,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张乐平在70岁时作了一幅画,画面上他欢欣鼓舞地抱起小三毛,向党献上一束花,题诗四句:“画笔生涯五十春,赢来白发映丹心。七十当作十七样,追逐红旗再长征。”这诗与画,情深意切地道出老画家的赤子之心。王个簃曾在1958年第一次递交入党申请,历经种种考验,始终对党忠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将自己在战乱时期收藏的大批珍贵文物无偿献给国家。当听闻自己被批准入党后,他更是喜极高吟:“生命不息永战斗,老年迈步上征程;毕生听从党安排,补瓦添砖永不停。”朱屺瞻这位世纪老人,生命跨越了多个年代,最终,他作出了与数千万共产党人一样的选择。员
更令人动容的是,“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曾经在生命垂危之际,于病榻上用尽全身力气,握紧拳头,一字一句宣誓入党。戴先生当年为什么放弃国外生活,毅然投身于战火纷飞的祖国?她在历尽波折后,为什么要在病痛缠身时坚持入党?当年轻的舞蹈人有幸在北京天桥剧场看到珍贵的视频资料,一个答案呼之欲出——漫长岁月里的所见所闻,令这些艺术家越发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酬偿半个多世纪的愿望。
以德立人,创作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
在27日上影演员剧团的学习座谈会上,团长佟瑞欣透露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牛犇老师前阵子准备外出拍戏,我担心老爷子太辛苦,就以剧团有事务需要他为由,劝他留在上海。”不料,牛犇已签下合同并入组两天。他一方面牵挂剧团事务,一方面又深深为自己的毁约行为感到抱歉。于是,他按合同约定,主动给剧方赔偿了30余万元。“清清白白做人,以德立人。”老艺术家正是以高洁的品格毫无杂念地投身于创作,才能不断捧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
为党和人民而创作,是一代代文艺工作者最朴素又崇高的理想。2001年,年届古稀的姚筱舟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日子里,光荣入党。时间倒退回1958年,是他写下了几首小诗,其中一首便是《唱支山歌给党听》。“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小诗发表后,撞进了当时上海音乐学院教师朱践耳的心里。作曲家将之谱成曲子,交由正在上音深造的藏族歌手才旦卓玛试唱,很快传遍全国,经久不衰。
事实上,还有一大批早年就跟随党参加革命的艺术家们,他们以德立人,以创作无悔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为艺术的至高追求。正如上影集团党委书记任仲伦谈到:“吕其明老师将《红旗颂》的所有版权都献给了国家。他说,‘我是为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所感动,我为他们而创作,即便今天有人看重名与利,为人民而作、为英雄谱赞歌,仍是我不变的追求。’”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