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小伙回家乡 深入基层传播文化
北京,多少青年梦想的都市,多少青年想要留下来的城市。大学毕业后,阿巴斯·阿不都热西提因为出色的表现,拿到了万千青年梦想的北京户口。然而,2011年,他整理行囊,迁出户口,告别北京,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克拉玛依。
在北京朝阳区派出所办理户口迁出时,民警好心提醒:“把户口迁出去想再迁回来可就难了,你想好了吗?”阿巴斯坚定地回答:“不会后悔,我要回我的家乡。”
怀着建设家乡的朴素愿望,阿巴斯通过考试成为了克拉玛依区财政局的一名财政工作者。工作两年后,他加入到了“访惠聚”的队伍中。“访惠聚”这片土壤,培养了阿巴斯,让他积累了许多群众工作的基础,对开展群众工作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想法。
从为金婚老人拍照到三代结亲
阿巴斯被同事们称为“智多星”,因为他在工作中总是很有想法。2017年3月,阿巴斯随单位“访惠聚”工作队进驻红山社区。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他发现,在这个老社区里居住着很多感情非常好的金婚老人。“这些老人彼此相伴走过了半个多世纪,这么美好的感情值得纪念。”阿巴斯萌生了给老人拍金婚纪念照的想法。
阿巴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社区居民于振海,老人非常高兴地说:“我们老两口结婚这么多年了,只在结婚的时候拍了一张黑白合照,以后就再也没有拍过了,要是能有一张彩色纪念照真是太好了。”
提起拍金婚照片,于振海又向阿巴斯推荐了自己的邻居,“我有一个邻居,叫热合木·木木孜,我们做邻居已有三十多年了,他和妻子的感情也特别好,结婚时间比我们还长呢。”
就这样,在社区老人的相互介绍下,工作队决定为15对夫妇拍摄金婚婚纱照。拍摄金婚照片纪念活动之后,阿巴斯又有了想法:如果能让这些不同民族的金婚老人的儿女互相结亲,让老一辈的民族团结感情得以延续,那该多好啊。阿巴斯的这个提议得到了老人们的支持。
7月底的一天,金婚老人在儿孙的陪同下参加了工作队组织的“民族团结一家亲——三代结对认亲”活动。老人们领取了金婚照片,并和儿孙们一起在结亲卡片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从帮助少数民族商人销售到创办夜校
“这布料是什么材质的?”
“嗯?”
“夏天做裙子穿凉快吗?”
“哦哦。”
2017年年初,阿巴斯在红山小区商铺走访时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位顾客来到了居民然孜古丽·喀斯木的制衣店,顾客很喜欢店里的布料,选了几款询问然孜古丽,但是然孜古丽不会说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对顾客的问询只能用点头、摇头、皱眉来回应。
然孜古丽的服装店主要是销售自己手工缝制的衣服,她的手艺很好,但是因为不会说普通话,顾客群体非常有限。好在当天的情形被阿巴斯撞见了,他很热心地充当翻译,帮助然孜古丽做成了一单生意。
待顾客走了以后,阿巴斯却皱起了眉头,他对然孜古丽说:“你这样不行啊,不会普通话就没法跟顾客交流,这么好的衣服都卖不出去,你得去学普通话。”然孜古丽也表示自己很想学,但是自己白天要开店,晚上又没有地方可学。
社区里的很多少数民族居民都想学普通话,但是没有好的学习途径,阿巴斯便萌生了办夜校的想法。2017年3月31日,在工作队的组织下,“团结红山普通话夜校”正式开课,阿巴斯任主讲老师,每周两节课,对辖区居民免费开放。
得知在家门口就能免费学普通话,像然孜古丽一样渴望学习普通话的居民们劲头十足,每节课都按时去上课。经过一年的学习,学员们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明显进步,然孜古丽是受益最多的人。她说:“曾经因为不懂普通话,无法跟顾客很好地交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到嘴的鸭子’飞了。在夜校学习了一年,我的普通话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在我的顾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了。”
从组建宣讲队到打造“5+1+1”工作品牌
在阿巴斯看来,学员们只学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掌握政策、知识、法律法规。于是工作队在社区创建了“众志红山草根宣讲队”,向辖区居民讲党的恩情、讲民族团结、讲国家法律法规等。
“只有了解了这些知识,才不会被蒙蔽双眼,才会懂得感恩和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阿巴斯说。
除了建立众志红山草根宣讲队,阿巴斯还和社区的搭档们一起,利用社区的资源,打造了暖心红山志愿服务队、舞动红山秋韵舞蹈队、唱响红山红柳合唱队、健康红山中青乒乓队、团结红山普通话夜校、情系红山微信公众号等为主的“5+1+1”工作品牌。同时,推出了每月一期的“美丽红山、共创中国梦”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系列活动。一系列举措的落实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社区各族居民之间的团结与和谐。
阿巴斯始终立足群众需求做工作,把社区居民的事当自己的事,把小事当大事去认真解决,积极在基层传播文化,与各族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作者/张云)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