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儿童消费成为文化消费市场新增长点(文化脉动)

2018年08月23日 09:15:00来源:人民日报

  儿童消费成为文化消费市场新增长点(文化脉动)

  精品不足、市场不规范等问题需引起重视

  暑假里,不少家庭带着孩子参与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儿童消费市场已经成为文化消费市场一个新的增长点。但其背后,儿童作品的精品不足、市场的不规范、家长的攀比心理等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市场热潮如火,儿童消费群体迅速扩张

  为了让孩子们度过既快乐又有意义的假期,针对儿童的各类活动在暑假里推出。演出儿童剧目,上映电影,让孩子们在轻松的观赏环境中学习、成长;开办特色夏令营,让孩子们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才艺,组织主题演讲竞赛……儿童文化消费市场呈现“井喷”状态。

  以儿童剧为例,据《2017年北京市演出市场统计与分析》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市儿童剧共计演出3848场,与2016年3817场略有增长,占据整个戏剧演出市场的31.8%;吸引观众145.1万人次,票房收入1.54亿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2.2%,创历史新高。在儿童剧剧目中,经典儿童剧经久不衰,改编频率高,品牌化儿童系列剧、演出节(季)已经形成。

  今年暑假,第八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在北京举办,同时在成都、济南、辽宁设立分会场。戏剧节汇聚16个国家和地区,38家演出团体,61台剧目,演出229场。同时,由中国儿艺联合故宫博物院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举办的“点亮童心”文化艺术主题夏令营开营,让孩子们学习感受艺术。

  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中国0—6岁儿童约1.05亿,其中0—3岁6031万,4—6岁4476万人。全面二孩政策后,预计未来5年0—6岁儿童数量稳定在1亿左右。

  专家指出,随着国家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的实施和“80后”“90后”父母对孩子培养的不断重视,儿童消费市场成为文化消费市场一个新的增长点。一个孩子往往会带动两个甚至多个大人一起消费,“一拖二”“一拖三”的市场消费行为,促使着儿童消费群体的迅速扩张。除了一线城市外,二三线城市儿童的消费需求也处于攀升阶段。

  据中国儿童产业研究中心调查,80%的家庭儿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0%—50%。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支出1.7万元,家庭夫妻2人,则为3.4万元,儿童支出占比30%,则每年支出为1万元,对应儿童大消费市场规模为1万亿元。

  假设全国居民人均支出按9%增长,儿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0%,则到2020年,幼儿大消费市场规模为1.45万亿。

  呼唤更多优质内容和更加规范的市场

  “我暑假带着孩子看了几场儿童剧,有精彩的剧目但是也不乏滥竽充数的儿童剧。”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民谢忠燕。这从侧面反映了快速发展的儿童消费市场隐藏的问题。

  好的内容对身心都处在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有着正向的引导作用。但就目前的市场而言,优质内容不足、缺少精品等问题也开始显现。以儿童剧为例,相当一部分剧目打着儿童剧的幌子,在布置简陋的舞台上,或是上演内容被随意改编的节目,或上演毫无创意、重复编演的国外剧目,剧本内容陈旧。而就夏令营而言,有些夏令营缺少策划和内容,缺少规范和监管,遭到了不少家长的投诉。“家长在挑选儿童相关消费内容的时候应做功课:一是了解相关内容以便于事后与孩子讨论;二是挑选与儿童心理特点相符合且最好是针对自己孩子某些特点有教育意义的精品。”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基础心理学教授李新旺说。

  与此相对应的是,儿童消费市场的理念、创作机制、后续监管等有待加强。儿童消费体验需要寓教于乐、合家欢色彩。就儿童影视而言,目前很多儿童影视作品过度成人化、理念化,将本应阳光灿烂、活泼可爱的儿童变成了“小大人”。过于成人化的思维表达和超出儿童层面的理性框架,让孩子们感觉枯燥生硬、意趣索然。“我曾经带着妹妹去看过儿童电影,但是剧中有很多说教情节并不适合孩子看,我妹妹在剧场都快睡着了。”重庆市某高校学生江金英说。

  暑假期间,北京市民李治也有个小烦恼,“现在与其他家长聊天交流时,都在说带着孩子参加这个、参加那个,感觉不带着孩子干点啥快跟不上潮流了。”家长们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让他们学习声乐、美术、舞蹈,参加夏令营等,希望以此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这也反映出家长存在攀比的心理。

  相关专家也指出,很多孩子学业负担重,没有艺术熏陶的时间,失去了童年所独有的那份自由。儿童消费市场的繁荣,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但如果家长们过度攀比,浮躁、功利的风气将影响孩子们接受真正的艺术教育。

  如何打造针对儿童的优质内容?李新旺认为,就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而言,儿童在2—7岁的时候思维逻辑性不强,主要表现在看问题不全面,集中于感兴趣的某一点、看问题不可逆转及以自我为中心三方面。在7—11岁时,儿童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具体情境和经验,如果太抽象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在创作过程中,第一要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和思维方式,多用简单句便于儿童理解。第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通过游戏互动等,潜移默化地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第三,应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区分年龄阶段,增强针对性,观众群体会更明确也能增加家长的选择性。

  提升父母能力,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针对家长的攀比心理,李新旺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适当观看儿童剧能够增进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互动。最重要的是,家长在带着孩子参加完相应活动时,应该和孩子交流讨论,不能只是赶时髦,不能只重视过程而忽视效果和内容。

  好的儿童文化产品,并不仅仅对儿童的快乐成长有帮助,更有助于家庭的社交生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和孩子一起的活动可以让家长借机会与孩子建立共同话题,这个共同话题其实是亲子关系的黏合剂,能够加深亲情。如果家长们把每次和孩子看剧、参加活动等机会当作难得的亲子互动时光,更纯粹更快乐地与孩子一起投入到这个过程中,转变固有思想,那么自然能够减轻攀比、功利思想。

  除了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对父母的教育也需要跟进。“父母都愿意花大量钱在孩子身上,周末陪孩子参加不同的补习班和兴趣班,但父母很难有时间花在自我教育上。”有养创始人周洲说,让孩子和父母一起成长的亲子教育也很重要。周洲说,父母的教育,是我们应该补上的一课。父母们应该提升自身的教育价值观及其能力,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王 珏 何 媛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