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拉倒吧,不是所有印度电影都是神作
原标题:拉倒吧,不是所有印度电影都是神作
自从去年5月《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大火、斩获12.9亿元票房以后,印度电影对国内观众来说似乎成为了“爆款”代名词,引进一部火爆一部。创造了2016年印度票房神话的《苏丹》,上周末在国内上映前,很多人都挺看好。不过从上映后的票房表现来看,该片很不乐观,被《碟中谍6》《蚁人2》等好莱坞大片远远甩在后头。别怪观众不买账,只怪《苏丹》品相不佳——不是所有印度电影都是神作。
《苏丹》虽然在印度票房大卖,但在中国市场并不奏效。在《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萝莉和猴神大叔》《起跑线》等影片之后,印度电影于中国观众而言,早已没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新鲜感。《苏丹》有多个主题,开始,它讲的是男追女的爱情喜剧;然后,它又讲原谅与救赎;最后,它讲的是赛场上,运动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但问题在于,每一个主题都没讲透,显得紊乱和分散,着力点不集中。几乎所有的看点都集中在男主角苏丹的“打戏”上,拳拳到肉,虎虎生风。饰演苏丹的53岁大叔萨尔曼·汗,真不容易。
该片跟《摔跤吧!爸爸》很像,但只是在摔跤这一皮相上很像。《摔跤吧!爸爸》在商业片的结构之下展现父女亲情,女性的独立与反抗,所以这部电影才动人。影片虽然讲的是励志故事,却不让人觉得脚不着地,因为它以一种更加写实的风格呈现,无论剧情的发展,还是人物的情感,都循序渐进,有理有据,容易给人代入感和沉浸式体验。在润物细无声中,观众才会被编织进影像之梦中实现共鸣。
但《苏丹》却是一部“爽片”,为了制造感官刺激上的爽而用尽一切招数。片中,仅仅6个星期,苏丹从印度摔跤跨越到综合格斗,还拿下了冠军,打败了那些更年轻也更专业的选手。最后那场对战戏,苏丹在赛前已经被打断了一根肋骨,医生也特意嘱咐他不能再比赛,要是再上场可就无法活着下台了。但苏丹为了爱情一定要坚持比赛,明明快被打死了却在最后时刻灵光一现绝地反击,实在太尴尬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苏丹》的致命伤,就像一个资历尚浅的手艺人,虽然深谙制作流程和技术,但未能领悟与习得技术之外的智慧和经验,使得手工艺品固然有鼻子有眼,却总差点意思,缺少某种直击人心的精气神。还值得一说的是《苏丹》的价值观。体育精神究竟是什么?在这点的表达上,影片显得比较肤浅,刻意鼓吹“一定要赢”,虽然多处借着主人公之口说出了“不是要赢在擂台上,而是要赢在生活里”这样的话,但影像呈现上依然偏重于追求大团圆结局。这样烂俗的剧情,观众看得实在太多了。
作为一部商业片,《苏丹》在技术层面是合格的,并且比大多数国产商业片更见匠心。如果,它在整体风格和主题的表达上,更具写实感、普世性和纵深度,也许会被更多中国观众接受。一切的前提是,故事内核要足够走心,试问,如果下一部印度体育电影还是如此“套路”,口味越来越刁的中国观众,还有多少人会因为萨尔曼·汗拳拳到肉的表演,走进电影院?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