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天价片酬能否终结影视剧行业乱象
原标题:限制天价片酬能否终结影视剧行业乱象
对话动机
2016年8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在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中提到,坚决遏制天价片酬,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定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2017年9月,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等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今年6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严格落实针对影视剧演员片酬的已有规定。8月10日至12日,3家视频网站联合6家影视制作公司联合发布声明抵制天价片酬,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协会、横店影视产业协会也提出抵制天价片酬的倡议。
围绕如何抵制天价片酬等问题,《法制日报》记者与专家及业内人士展开了对话。
对话人
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车径行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 刘 宏
某影视制作工作室创始人 张云耀
《法制日报》记者 韩丹东
《法制日报》实习生 黄媛媛
限制天价片酬利于行业发展
记者:天价片酬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在当下提出限制片酬有何积极意义?
车径行:天价片酬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外行领导、内行和投资方对剧作和影视剧市场不自信以及一些收片人员的盲目追星。
限制演员片酬势在必行,一部戏的投资不能都让一两个演员拿走。欧美等影视发达国家都有严格的影视投资比例要求,一般限制在4:6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全部演员的酬金不能超过总投资的40%,这样就避免了五毛钱特效的问题,保证了制作水准。
限制天价片酬、把更多的资金用在影视剧制作上,有利于中国影视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参与国际竞争。因此,限制天价片酬对于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对于中国电影、电视剧产业真正立于世界影视之林意义非凡。
张云耀:限制天价片酬的最初导火索是阴阳合同的爆出,合同上的惊人数额引起大家对明星片酬之高的极度关注。此前,大家对这个问题也有所关注,但都未放到明面上来讲,阴阳合同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从而促使有关部门介入,倒逼影视行业改革。
在有关部门的治理下,视频网站和影视制作公司等多方主体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把被市场推高的演员片酬降下去。以往的挑选演员不看演技、演员只需露脸票房就有保证、演员片酬占制作成本的一半等现象必然会相对减少。
天价片酬、阴阳合同等影视行业发展中的个别不良现象揭露了行业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大家一起解决问题,完善治理机构、肃清影视产业链,中国的影视行业将会朝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天价片酬缘于行业机制不健全
记者:影视行业演员片酬的形成有哪些市场规律?限制演员片酬是否遵循市场规律呢?
车径行:中国极少数影视演员高片酬的问题,不是市场规律,是人为所致。任何影视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没有这种偏颇。
张云耀:演员片酬之所以会这么高,主要还是市场的作用。片方认为,演员的市场号召力与高票房是直接相挂钩的。片方有理由相信付给演员的高价片酬,自己在影视剧上映之后能够得到相当可观的回报。明星开出天价片酬,有的影视制作公司当然可以选择不接受,但肯定会有公司愿意出这个价格,要不公司没戏拍,要不就选这个演员,影视制作公司一选择,演员的片酬自然而然水涨船高。因此,明星开出价格,片方付给明星天价片酬,实际上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行为。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影视行业演员片酬高是影视行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但就目前来说,高片酬、低制作、反响不好的剧作与低片酬、高制作、反响好的剧作形成鲜明对比,引导大家往限制片酬的方向思考。片酬可以高,但必须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影视行业发展和演员权益的保障都必须在一个健康的机制内才能实现。
刘宏:好莱坞的片酬对冲机制十分明确,收视率达到几个点,就给演员多少片酬、多少条广告。收视率越高,回报率越高。在影视剧行业内部,演员的片酬应遵循经济学规律,由市场确定。假设票房是真实透明的,也不存在洗钱嫌疑,民众对演员的喜爱构成了片酬上升的唯一基础,这是合理的。
从表面上来看,收视率反映了某一作品有多少人在看,片方依此决定明星的片酬。但对于电视剧来说,观众是被动的,他们觉得自己打开电视,正在播放这个节目不得不看,并不是因为对影视剧感到满意、直接为演员收入作出贡献。但虚高的收视率却成了老百姓对某一影视剧高支持率的说辞,这就说明影视剧行业的收视系统和效果调查系统也间接推高了演员片酬。
限制演员片酬的行为是以人民需求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的举动。
多方位多角度规范影视业发展
记者:限制演员片酬,多方提出不同的限制条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张云耀:限制演员片酬的条件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有难题存在,但这能引起整个影视行业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因此,限制条件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具体而言,每家影视公司会有各自不同的应对方案。处于影视业头部的大公司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不敢铤而走险违背这些限制条件,但不排除小公司会有自我解决方案。
限制片酬对处于影视圈头部的演员影响较大,这些演员对剧本的审核更为严格、选择权更大。对想拍戏的一般演员影响不大,二三线甚至以下的演员的选择权和话语权没有那么大。
面对这么大的整改压力,演员不会像以前那么任性。现在大部分演员也都自降片酬来配合片方,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限制明星片酬作为一个大的面,背后涵盖了众多可操作之处。如果投资方一定要把某个演员请来,可以用股权、分红等其他物质上的奖励来说服演员,这种变相式的交易有可能会慢慢多起来。
刘宏:天价片酬的问题并不是今天或最近才出现的,很早的时候就有流行歌手唱一首歌值多少钱的经济学争论,当时歌星的收入同其他演员、作曲者、幕后制作人员等行业内部人员都有特别大的差异。演员的片酬成为焦点,是因为片酬之高远超出社会心理接受的范围,演员片酬和大众普遍收入水平差距悬殊,在社会中造成了明显的心理落差。
需要注意的是,限制条件中的数额和比例是如何确定的,如果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比如,单集片酬不得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对于行业来讲可能是比较低的,但在老百姓看来仍然是天文数字。
剧集制作所投入的资本仅仅是对影视剧市场的判断,而非市场结果。限制条件中数额与比例的确定,显然是建立在行政部门协调行业内导演、制片人、演员等多方主体对收入的肯定性调查的基础上。所以,建立在行业行为逻辑之上的限制片酬条件,其行业价值显然要大于社会价值。
记者:限制天价片酬在近来颇受关注,您对有效限制天价片酬有何建议?
张云耀:限制天价片酬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天价片酬作为一个点激起了太多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的不良影响扩散至方方面面,导致大家都认为影视剧行业不太健康。
天价片酬本身就是个别的存在,中国的影视业迅猛发展至今,产生天价片酬的现象已然是影视剧行业有点疯狂的表现,现在正好利用这一问题的揭露,好好地整治影视剧行业,消弭大家的不满情绪,让中国影视行业走得更远。
刘宏:从政策的目标出发,多因素、多角度地去调整影视剧行业规则,综合考虑治理方案的合理性,才能将所有的棋都盘活,促进影视剧市场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