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好好说话”是现代生活必备技

2018年10月12日 09:41:00来源:广州日报

  说错一句话 代价会很大

  “好好说话”是现代生活必备技

  近日,马东团队的新作《好好说话2:简单有效的高情商沟通术》(以下简称《好好说话2》)正式与读者见面。在本书中,原班人马全员升级,还加入了以会说话著名的蔡康永的说话之道,针对4800个真实读者的说话难题对症下药。

  希望我们都可以学会好好说话,做善解人意又不失立场的人,让生活少点不必要的矛盾和烦恼。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珺

  用什么方式去“说”很重要

  时隔两年,《好好说话2》升级归来,马薇薇、黄执中、邱晨、胡渐彪、周玄毅组成的说话天团,再次向读者分享他们的说话心得。在主创们看来,一个人说的话能不能影响别人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话一旦出口,肯定会先影响自己。同样一件事,用什么方式去“说”,往往决定了我们能用什么方式去“想”。

  人要说话,因为人想接触人,想认识人,想关心人,想改变人。这是说话的本质,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本质。一个对说话感兴趣的人,必然也必须是一个对“人”感兴趣的人。好好说话的真谛,其实就是“好好做人”,就是理解他人、了解自己,好好体会人的喜怒哀乐,既不会伤害对方,也不要委屈自己。

  主创之一的黄执中则一语中的:“说话是和人、事、物沟通,在别人眼里,说话是什么样子,等于你这个人是什么样子。很多人觉得说话不用学,但很少人意识到,说话这项技能的容错率实在太低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常说,说错一句话,代价有多大。”

  说话的本质是思想,所谓的好好说话就是一套待人接物的方式。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很难,但是做到比现在的状况好是容易的。而好好说话希望达到的是,双方舒适又不失立场。其实,大家都想成为能“好好说话”的人,可是很多人却成为“好说话”的老好人。出发点是善意的,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千差万别。二者最大的区别是一个主动,一个被动。“好好说话”的人会是个好人,因为他在说话的时候,是有自我的道德约束的,而“好说话”的人,可能只是别人眼中的好人,他真正的情绪是被藏起来的。

  那么,怎样才是好好说话?比如,由于消费观的不同,家人常常有分歧,有时候一言不合甚至闹出矛盾。此时,该怎么“好好说话”呢?来看看书中的解决方法。

  书摘1

  用“心理账户”解决消费观分歧

  【可能遇到的问题】

  家里的宠物最近掉毛很严重,我跟爱人都要工作,没时间打扫。我提议请保洁阿姨来打扫,可是他却非常不愿意,觉得浪费钱,我该怎么说服他呢?

  常见的说法:“请阿姨来打扫也不贵,你怎么这么小气?家里到处都是毛,我们又没时间打扫,你叫我怎么办?”

  更好的说法:“请阿姨这笔钱属于专门的生活改善基金。你想想,这笔钱跟我们在外面吃饭、唱卡拉OK之类的开销相比,其实也不算贵。回到家清清爽爽,又不用自己出力,是不是好很多?”

  【为什么要这样说】

  就以“是否要请保洁阿姨”为例,觉得这笔钱不该花的那一方,之所以觉得这是“额外”的开销,是因为心里的参照物是“一般生活必需品”,比如牙膏、毛巾、水电一类。这样一想,就会这是很偷懒也很浪费的行为。

  而觉得这钱该花的那一方,之所以会觉得这是“必要”的开销,是因为对这笔钱的归类是“提升生活品质”,对比的是业余消遣,如旅游、度假之类的消费。而相比之下,请保洁阿姨性价比特别高。

  所以,与其夫妻之间争吵,倒不如回到真正的问题所在——该把这笔钱放在哪个“心理账户”?

  所谓“心理账户”,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简单来说,是指一个人会把每一笔收入、每一笔开销分配到不同的“账户”,而对待不同的“账户”,他消费的态度也会不同。既然消费观是从小形成且根深蒂固的,那就不用强行改变,只需要调整“心理账户”的归类就可以了。

  具体的做法就是,把新的开销纳进一个旧的、安全的、不敏感的心理账户。比如,如果你想说服另一半请保洁阿姨,可以创设一个共同的“生活改善基金”,饮食娱乐的开销都从这个基金里出。并且跟对方约定,基金花完了就不许花了,以免浪费。接下来,你只要把“保洁费用”纳进“生活改善基金”,对方就会觉得,同样的钱,比起看电影吃大餐,请保洁好像还挺划算的,他很可能就会接受这笔开销了。

  【延伸思考】

  “心理账户”不只适用于“消费”方面。事实上,我们对于多和少、轻与重的认知,都是在比较中得来的,而比较的对象就是同一个“心理账户”里的其他项目。如果你的提议被拒绝,很可能是因为它没有放在合适的“心理账户”里。

  书摘2

  大多数人都被奖励推着走,被惩罚逼着退

  【可能遇到的问题】

  孩子回家就一直看电视、刷手机,很晚才随意地做功课,我要怎么说,才能让孩子好好做功课呢?

  常见的说法:“隔壁的××是不是又考了第一名?我听说他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功课写完,他这么优秀,你能不能多学学人家啊?”

  更好的说法:“你是不是有个同学叫××?家长会上,他妈妈抱怨了好久,说他作业都乱写一通,让他妈妈这么操心,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幸好你不一样,玩归玩,至少还会把功课好好完成,让我不用那么担心,对不对?”

  【为什么要这样说】

  很多人在敦促别人做事的时候,都会使用“激将法”,也就是通过批评目标对象,或者称赞他的对手,激发其羞愧感,使其为了避免愧疚而奋发努力,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因为“激将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惩罚,而惩罚一定会带来极强的挫败感。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遇到这样的挫败时,仍能毫不退缩地勇往直前。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是被奖励推着走,被惩罚逼着退。所以,想要激励别人,可以多用奖励的办法。而且进一步说,把惩罚变成奖励,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你只需要反向使用激将法,也就是通过贬低其他人,抬高目标对象的自尊感。这里有个关键的说法:幸好你不一样。

  【延伸思考】

  “反向激将法”的前提是,任何人都有自尊,并且希望维护这种自尊。那么,有没有人从根本上就缺乏自尊呢?

  即使一个人在某个方面缺乏自尊,如果你想让他改变,不是通过进一步的刺激和压力,而是先要帮助他建立自尊,然后再做改变。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