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燕京八绝 期待一场工业革命

2018年10月25日 08:45:00来源:北京晚报

  燕京八绝 期待一场工业革命

  燕京八绝,一直以来都因其精湛的手艺和精美的作品而为人称道。但在老工厂普遍转为个人工作室的当下,一些八绝作品却面临着工艺虽好却难有市场的尴尬境地。如何能在保持手艺特点的基础下,做出符合当代审美和市场需求的物件,八绝手艺者们正在寻找一条出路。

  普遍现状

  工艺难 产出少 手工作品价格高

  一天的展品推介刚刚结束,回到酒店的满山有些疲惫。他现在参加的,是以燕京八绝为主题的工艺品展会。父亲是燕京八绝中雕漆技艺的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满建民,以父亲之名命名的工作室则主要由满山负责经营打理。像今天这样的展会,一年下来他要跑好几趟。

  “我来这儿根本不卖东西,就是为了宣传。”满山表示,出来办展参展得花不少展位费和差旅费,和参会者沟通也颇费精力,“但没办法,像我们这种做传统工艺品的,宣传途径确实比较少,有这种机会也得抓住。”

  在满山看来,很多人说到燕京八绝,都会称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的手艺,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因为八绝手艺的从业者比较稀少,作品产出量又不多,八绝工艺品普遍面临着价格较高,难以被一般消费者接受的局面。市面上能够见到的花丝镶嵌、景泰蓝等八绝工艺品,一件作品要几千上万块是常有的事。如果是在展会或比赛上获奖的大师作品,价格就更高了。

  与其他八绝手艺相比,雕漆作品的完成周期还要更长。满山表示,正经的雕漆,材料要用天然大漆,在雕刻之前,首先要在胎体上涂漆,专业术语叫做“光漆”。在合适的温度与湿度条件下,一天最多也只能“光两道漆”,这样才能让它干燥。“十六道漆是一毫米厚,八天才能光一毫米。单是光漆这一步骤,很多作品就得好几个月。”

  好不容易光完了漆,再把设计好的图纸印到胎体上才能雕刻。雕漆的雕刻手法有“刺起片砍钩”,每一项都颇具难度。满山表示,雕刻时的漆还是软的,如果做镂空之类的处理,很容易就会折。除此之外,还要考虑雕刻的图案在烘干之后会不会往里塌陷。“比如要雕一朵花,雕的时候还是挺拔的,烘干之后就蔫了,这种情况也不少见。”

  作品成型周期长,手艺难度又高,手工的雕漆作品几乎每一件都价格不菲。曾有人劝满山,让工作室的师傅们把工艺简化一些,但满山认为并不靠谱。“雕漆这一行,漆的原材料要不了多少钱,卖的就是一个手艺。工艺简化了,价格倒是能下来,真正懂行的买家却又不买账了。”

  产品创新

  传统工艺+现代产品 业界需要工业革命

  虽然只做高端工艺品也能在市场中生存,但满山明白,工作室如果想要更良性地发展,应该在作品的种类上有所创新。现在,满山逐渐在产品中加入了手串等首饰,在保持工艺水平的前提下,手串相比其他工艺品体积较小,价格也确实能够亲民一些。

  像满山这样,把八绝手艺用更新颖方式展现的做法,业界已经有了不少尝试。融合了青花工艺的景泰蓝,用雕刻形式表现绘画作品的牙雕,用别人不曾用过的“玉壶春”瓶式来展现花丝镶嵌……有大师还提出了“抱团取暖”的观点,希望将不同的八绝手艺融汇在一件作品之上。

  除了异型器物的制作和相似艺术形式的转移,在八绝手艺的创新上,有人还更为大胆地选择了跨界,80后雕漆大师刘博闻就是其中之一。他现在制作的主打产品,不是雕漆中常见的摆件或首饰,而是当今时代人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件东西——手机壳。

  因为传统工艺品卖不太动,刘博闻在几年前就考虑要把公司转型。“当时我就想,人们平时最离不开的东西是什么?是手机。那我能不能从手机壳上入手呢?”雕漆与手机壳的混搭,老师傅一听就得皱眉头,但在刘博闻看来是绝佳的组合。就这样,他所在的公司开始了雕漆手机壳的设计。

  虽然想法已经初步形成,但刘博闻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传统的文化元素与构图,并不符合现代审美的需求。“雕漆历来都是讲究工艺的满铺,但用在手机壳上就会显得过于复杂。”于是,刘博闻决定在每件产品只突出一个主题,周边的装饰尽量弱化,这种与传统观念不同的设计理念,在手机壳这种产品上倒是十分合适。

  除了在产品种类、艺术构图上有所创新,刘博闻所用的生产工艺也加入了现代机雕工艺。现在,手工光漆变成了用漆板,手工画图变成了电脑制图,手工雕刻变成了机器自动雕刻。虽然因为没有手工错刀,机雕看起来确实不如手工细致。但对于手机壳的加工来说还是绰绰有余的。更为重要的是,机雕产品的成型时间要快得多,一天之内就能定型,这也为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

  经过不断的设计与改良,刘博闻的雕漆手机壳终于推向了市场,也很快在销售上得到了远超以往的回报,这也坚定了他继续跨界的决心。如今,他的公司除了生产手机壳,还有打火机、车内挂件等日用品,每一件产品在外形上都采用了雕漆工艺。

  在刘博闻看来,八绝手艺界为了适应当今市场,需要的是一场更大的工业革命。“我们大可以结合工业设计中的新成果,把它们的外观再用传统工艺进行装饰,这样就能生产出许许多多符合生活实际的新产品。”

  使命艰巨

  八绝应是“绝伦” 而非“绝后”

  如今,雕漆市场上除了手工雕刻的精品,工艺相对简单的机雕产品同样不少。在刘博闻看来,两者占领的市场是不同的,前者主要被财力相对雄厚的收藏家所追求,后者因为价格便宜得多,更能被普通消费者所接受。

  “现在我们总说要传承文化,我始终认为自己有一个使命,就是把文化能放到更多人的手里。”刘博闻认为,当一个文化只能通过媒体宣传才能被大众所知,而不是在市场中见到,那这种文化就离消亡不远了。“燕京八绝的绝,应该指的是技艺‘绝伦’,而不是‘绝后’。”

  事实上,虽然做的不是手机壳,但另外一些大师也有着把八绝手艺日用品化、实用化的想法。花丝镶嵌大师董瑞京表示,过去他的工作室主要生产摆件,现如今已经把生产重心转移到了水壶、茶壶等用具上,还拿到了不少广东地区的订单。景泰蓝大师丁明鸿表示,除了制作单独的工艺作品,景泰蓝在建筑装饰方面也完全可以有一席之地,他自己就尝试用景泰蓝的工艺为一处景观喷泉做了装饰设计,效果不错。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传承人柏群表示,金漆镶嵌与雕漆的情况类似,在保留传统、制作手工高端产品的同时,也在研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产能,降低成本。目前,他和团队正在实验量产螺钿镶嵌名片夹的相关技术。

  除了设计新产品、扩大八绝手艺的应用场景,在产品的宣传和销售模式上,刘博闻也在做出一些改变。现在,他除了像其他大师一样四处参加展会,也运用了不少网络手段来进行宣传:开网店、做直播、朋友圈发消息,种种方式他都有过尝试。对于科技信息十分关注的他,对未来的生产模式还有着更大胆的设想。

  “我认为,未来的产品设计甚至可以加入AR和VR式的交互技术。客户想定制什么,可以用高科技把它变成图像,再从数据库里随意变换搭配,让用户自己设计。” 刘博闻表示,传统工艺美术界往往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大师们的主动式销售,自己想做什么就卖什么,“现在大数据这么发达,传统手艺想要有新出路,一定要以数据为准,以市场为导向。客户需要什么,我们才生产什么。”

  本报记者 莫凡 文并图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