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枫用小人物来折射大时代
石一枫用小人物来折射大时代
■成长
近年来,“70后”作家群体逐渐崛起,已经成为当代文坛的中坚力量,他们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审美风格,关照当代现实生活,直面新时代的文学和审美呼唤。北京出版集团持续支持青年作家原创作品的出版,近年来先后推出徐则臣、李浩、石一枫、鲁敏等一大批“70后”作家的作品,在出版界以及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反响。近日,作为“北京十月文学月”的活动之一,石一枫“城市新人物”创作研讨会举行,与会的作家、评论家就石一枫笔下的“城市新人物”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创作研讨。
石一枫近年来佳作迭出,《世间已无陈金芳》《特别能战斗》《心灵外史》《借命而生》等陆续出版,其中《世间已无陈金芳》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认为,作为从小在京城长大的作家,石一枫标识出了北京当代文学的深度,“在一枫小说文体当中京味小说不再仅仅包含民俗意味,而演变成城市人心态的写作,同时石一枫抱持古典的小说观念,以塑造人物为写作的第一要义,他尊崇鲁迅、老舍一代人开启的新文学传统,笃信文学对社会的介入和影响,在小说中他塑造了陈金芳、苗秀华、大姨妈等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的城市新人物。”
评论家白桦认为,石一枫的作品在人物选取和描写上有自己的特点,给他留下了突出的印象,“他的作品里面没有大人物,全是小人物。但是他在写作的时候认真对待每一个人物,他的作品里面每个人物看起来都是有自己的独特形象,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甚至在家庭以及社会各种矛盾冲突中保持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评论家张莉认为,石一枫作品体现出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感知,他写下了这个时代的人们的精神境遇、精神危机,“为什么我们今天讲起这一代代表作家的时候,就会想到石一枫?因为他写出了我们时代的某些共在的东西。我们讲到石一枫笔下的陈金芳、大姨妈这些人,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明的病和暗的病都在这些人物身上。”
石一枫在研讨会上坦言,写作是一件寂寞的事情,虽然写作最终面对的是陌生的读者,但同行与同道往往都是最初的读者,而作品在写作时的建构,以及作家能写出怎样的故事,往往是身边最常探讨文学那几个人决定的,“大家关注什么问题我才会关注什么问题,大家对什么东西敏感我才会对什么东西敏感,所以能写出一些作品,也是特别感谢这些年和大家在一起。”石一枫也表达了自己目前创作遇到的几个问题,一是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他认为像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的那种全知写法,老作家们具备这样的能力,现在的年轻作家已经很难把握。其二,是怎样让笔下的人物永远动起来,“我写过的东西那些人物,比如陈金芳、安小男,有时候他们是自己动,有时候是我让他动的。我希望找到让他自己动的状态,但是又担心他自己动的方向和走向不是我希望所表达的内容,这是一个矛盾,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挺难的。”其三,这个时代变化太快,在新的社会情绪之下,究竟怎样找到适应新的社会气息的写作方法,也是需要下功夫的事情。 J227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