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甘肃艺人承袭千年羌藏织锦技艺 经纬交错呈多彩文化

2018年11月02日 08:46:0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10月31日电 (记者 徐雪)作为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为数不多的织锦带传承人,36岁金东秀的忙完农活家务后,便是她每日得以放松的“织锦时间”。这种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技艺,是羌藏文化的“活化石”。

  舟曲县地处白龙江上游高山深谷地带,“一山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其独特的藏族服饰结构式样,锦带就是舟曲藏族民众一种独特的服饰品。

  金东秀近日向中新网记者介绍说,锦带是舟曲县藏族妇女用以束腰、扎靴、拢发乃至点缀服饰的花带,艳丽多彩、图案优美,还可作为年轻男女间的定情信物,借此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关于织锦带的民间故事。传说古时藏族姑娘达玛看见孔雀、彩虹、鸟兽,十分喜爱,想用线织出来,被达玛诚心感动的孔雀仙子和彩虹女神,把编织花带子的技艺传给了达玛。这项手工编织技艺代代相传,随社会发展不断改进、内容丰富,形成了当今巧夺天工的舟曲织锦带工艺。

  织锦带的木质工具往往是由家里的男人亲手制作而成,藏语叫“嘉交吾”。在舟曲县山区,姑娘出嫁,除了戴在胸前的银盘,另一个必须的陪嫁品便是“嘉交吾”了。织得一手漂亮锦带的女性,往往是心灵手巧的代表,受人尊敬。

  织锦带很费工夫,民间艺人一天时间里,也只能织出几寸长。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坐着用脚蹬住工具,再将一根根的彩线来回交错编织传统图案。

  传统的锦带编织一般用胡麻、羊毛、棉花等捻成线,染成五色或十色丝线,手工编织。现代也用七彩真丝、尼纶线、睛纶线、膨体纱、金银线等材料混合编织。锦带的宽窄长短依用途而定。每逢吉庆节日,藏族妇女穿戴的华丽盛装就需要少则五、六条,多则十几条宽窄长短相宜的锦带来装饰。

  出生于舟曲县博峪镇第二坎村的金东秀,她的织锦技艺继承自家族里的女性长辈,自小便能熟记多种复杂的织锦图案。如今舟曲县流行的锦带图案有上千种之多。通常可以在一个锦带上编织出15至38种图案,最原始的图案多是以质朴、古拙的羚羊、孔雀、虎豹、梅花鹿、耕牛等为主,题材涉及图腾灵异、宗教器具、民俗用具、飞禽走兽、山水花木、建筑物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民族长期的文化交流,锦带的图案、色彩、材质、规格更加丰富,各民族文字、英雄人物、卡通形象等多种文化元素也在藏族锦带上出现。”金东秀说。

  据舟曲县官方介绍,藏族织锦带技艺历史悠久,说明一千多年以前,古羌族和吐蕃已有了较发达的手工编织技术,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对服饰等生活用品除实用功能之外已经有了强烈的审美追求。

  当地官方多年来采集、整理了大量藏族妇女织锦带工艺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和实物,大力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包括金东秀在内的传承人在官方的支持下,常态化开展织锦教学,吸引越来越多的当地女性加入进来。此外,锦带作为精美的工艺品也受到了往来游客的喜爱。(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