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博物馆 数字化仍是主流方向
AI赋能博物馆 数字化仍是主流方向
“AI赋能博物馆,不仅是为颠覆历史文物的传统呈现方式,更多是为文物档案原始数据的留存和复原提供技术支撑。”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四维时代创始人兼CEO、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崔岩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智慧化的博物馆,文物与场景的三维数字化仍是存储、运算、呈现的主流方式。”
要实现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算法的完美结合必不可少,但博物馆的特殊“身份”使其总是数据“匮乏”。崔岩表示,一方面文物数据量与日常生活产生的数据量相去甚远,另一方面博物馆的数据有自身的开放级别,导致文物大数据库很难建设。因此,AI赋能博物馆,更多是从场景、游客着手,改变参观者的感官体验。正如20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前火遍朋友圈的“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短视频,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让展览、文物、知识与参观者之间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大会上,德国人工智能研究院计算机视觉研究分院院长斯特里克·迪迪尔认为人工智能将在三大领域带来变化:一是数字化管理,对博物馆藏品、观众等信息实现精细化管理;二是数字化服务,通过互联网向观众提供无所不在的服务;三是数字化体验,让观众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参观展览、感受文物、获取知识。
“目前,AI技术未来还能帮助博物馆对破损文物进行再现。虚拟现实技术甚至可以让已经消失的文物‘起死回生’。”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黄墨樵表示,博物馆承载着人类的历史文化艺术等记忆,人工智能是要让人更真切地感受博物馆之美。(记者何亮)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