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载,京版图书带来的那些记忆
原标题:70载,京版图书带来的那些记忆
“作者找到一家好的出版社,就犹如一位佳人找到一个好婆家。”26日,知名作家肖复兴在北京出版集团建社70周年座谈会上道出了他与北京出版社几十年的交情。20世纪80年代,肖复兴把他的处女作交给了北京出版社。此后,包括2017年荣获中国好书奖的《我们的老院》在内,肖复兴把他的六本心血之作“嫁给”了北京出版集团。时至今日,北京出版集团紧密团结了像肖复兴、阎崇年、徐则臣等一大批作者。也正是这种深情厚谊,使得北京出版集团自1948年建社以来,出版一本本足以传世的优秀作品,并影响一代代读者。迄今,《平凡的世界》累计发行1700万套,《穆斯林的葬礼》由年销几万册激增至年销40万册,“大家小书”系列出版150余种。历史学家阎崇年说:“在这里,我找到了施展的舞台。”
“70年来,北京出版集团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多元化出版方向、文化影响广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的品牌出版企业。”北京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曲仲介绍。
70年来,秉承一代代京版人艰苦奋斗和文脉相承,北京出版集团在原大众出版社及后来北京出版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壮大为北京市最大的综合性出版机构,现已成为拥有8家出版社、5家杂志社、11家子公司的大型文化企业,与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机构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茅盾文学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近1000种,在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创造出了影响几代读者的京版品牌。
据了解,20世纪50年代,北京出版社开始系统地整理传统京剧剧本,自1957年起出版的《京剧汇编》共106集,收录京剧传统剧本499部,是无可替代的珍贵资料。1960年开始出版的“北京古籍丛书”挖掘整理了有关北京地区的相关古籍,是研究北京历史地理、典章制度、掌故轶闻、名胜古迹、诗词杂咏、人物传略、物产风俗等十分重要的文献,文人学者竞相收藏。1962年起出版“花皮字帖”。1964年起出版由吴晗担任主编,王力、陈哲文、许嘉璐等学术大家担任副主编的“语文小丛书”。同时,还出版了由科学家茅以升担任主编,叶企孙、高士其等科学家担任编委的“自然科学小丛书”。这些学术著作和普及文化知识的大众读物,均给时代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1978年,大型文学期刊《十月》开风气之先,迅速攀上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制高点,王蒙的《蝴蝶》《相见时难》,铁凝的《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张贤亮的《绿化树》,贾平凹的《腊月·正月》,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张洁的《沉重的翅膀》,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梁晓声的《雪城》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名篇,在《十月》上相继推出,引起广泛的讨论与反响。1979年,吴晗的《海瑞罢官》、邓拓的《燕山夜话》、廖沫沙的《分阴集》也得以重印出版。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北京出版集团陆续推出了各类精品图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为代表的社科精品书,以“北京古籍丛书”和“大家小书”为代表的文史古籍类图书,以《燕山夜话》《四世同堂》为代表的文学名著,以“自然科学小丛书”《中国古桥技术史》为代表的科普知识性读物,以“北京教育丛书”为代表的教育类图书,以“解读生命丛书”《可怕的科学》为代表的少儿类图书,以《徐悲鸿画集》《梅兰芳》为代表的艺术类图书等等,这些各美其美的作品不断引发读者的阅读热潮。读者李璐说:“来这里,我畅游在知识的海洋。”
历经70年岁月洗礼,一大批让读者肃然起敬的专家、学者和出版人在北京出版集团辛勤耕耘、执着奉献,铸就了京版的辉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