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恢复开放后首展开幕 234件文物讲述丝路往事
国博恢复开放后首展开幕
卢沟桥元代“照片”等234件文物讲述丝路往事
本报讯(记者 刘冕)昨天,国家博物馆恢复开放后首展开幕——包括中国在内的13个丝路沿线国家展出234件文物珍藏,讲述万里丝路上的千年往事。
横跨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和连接亚非的海上丝绸之路,距离长、历史久,它们的故事从何讲起?答案都在文物中。展览取名“殊方共享”。“殊方”一词源出中国汉朝班固所著《西都赋》,意为远方异域。“殊方共享”就是要让世界人民共享人类文明之光。国博馆长王春法说,古代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形成了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丝路精神,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去年11月,国博牵头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大会,签署了“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展览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国博联合“一带一路”沿线的柬埔寨、日本、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蒙古、阿曼、波兰、韩国、罗马尼亚、俄罗斯、斯洛文尼亚、塔吉克斯坦12个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展览,精挑细选各个时期、不同门类的234件(套)历史文物展出,实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包括人口迁徙、经贸往来、科技交流、宗教传播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艺术的相互影响等。
进入展厅,陆地丝路不仅有黄沙,海洋丝路不只有蓝白相间,策展人引入了更多绚丽的颜色。其中,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个板块都是按照地理方位将沿线国家纳入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宏观视野之中来观察和思考。为更好体现这种交流互鉴的多样性,国博还特地邀请每个国家博物馆分头撰写说明文字,介绍本国在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地位以及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交流互鉴的丰硕成果。
“殊方共享”展的推荐展品列了满满一页。其中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的叶形矛头、波兰华沙国家博物馆藏中国风格的伊朗瓷盘,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藏的黄金武士。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藏铜鼓、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唐三彩三足罐,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突线钮铜铎、阿曼国家博物馆藏哈德拉毛语雕刻饰板。
《卢沟运筏图》等一批独具“京味儿”的展品也在展出之列。
展览将持续至7月14日,门票每人50元。
展品故事
卢沟桥的元代风情
元代《卢沟运筏图》就像是北京卢沟桥的元代“照片”,这幅图画很可能就是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看到过的场面。在他的游记中,这座桥被描述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
画中心是一座11孔桥,桥栏板望柱顶端均雕幼狮。除桥身上拱外,其他特征都与北京现存的卢沟桥相吻合,桥下河流就是现在的永定河,当时名为卢沟。水中木筏顺流而下。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曾对此图进行细致研究,认为漂运木筏的场景与元代初年大都城的修建相关,画中描绘的就是元初修建大都城时,从西山砍伐木材,以木筏的形式沿着卢沟河运送至卢沟桥,再转陆路运至大都城里的场面。
海外归来的唐代杯子
展览中,有一只中国唐代的杯子。这是迄今为止在拉脱维亚境内发现的唯一中国文物。拉脱维亚,可以说是丝绸之路的终点之一。专家说,这只中国杯子可能是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亚,几经辗转,再经斯堪的纳维亚商人转手抵达波罗的海沿岸。杯子的故事恰好说明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
相关新闻
25国博物馆打造合作“绿色通道”
本报讯(记者 刘冕)昨天,一场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作为会议“召集人”的国博馆长王春法表示,会议将畅通各国博物馆交流,打通各国珍贵文物互展的“绿色通道”。
论坛吸引了来自五大洲24个国家的40余位国际一流博物馆馆长或代表,以及我国50余位博物馆馆长或代表参加。论坛开始前,各国馆长参观了刚开幕的“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王春法说,希望通过展览倡导丝路精神,凸显“一带一路”沿线各文明之间在艺术及技术方面的融合与互鉴,揭示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大势。
论坛期间,博物馆馆长们将围绕“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的功能与使命”的主题深入研讨,有望达成《国博共识》等成果文件。各国博物馆间有望建起“绿色通道”,联合举办展览,进行研究人员交流,互借文物以及联合打击文物犯罪等方面展开合作。
国博新书“展出”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本报讯(记者 刘冕)包括《女史箴图》在内的260件中国古代文物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几乎没有机会在我国国内展出。昨天,这些文物借一本名为《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大英博物馆卷》的新书,在国内“展出”。
新书在国博首发。书里收录的文物是从大英博物馆2.3万件中国文物藏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该书是国博策划出版的一套大型图说丛书第四卷,是丛书目前收录文物最多的一卷,也是目前刊发大英博物馆中国古代文物藏品最多的一本书。《女史箴图》《行草书宝剑行诗卷》等文物均收录在书中。
国博介绍,出版《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丛书,是希望通过系统整理和研究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文物,厘清其流传脉络,展示其存藏现状,反映海内外文博界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丛书所涉及的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不仅仅是流失海外的文物,还包括历史上通过贸易、馈赠等合法渠道出境的文物。
每一件入书文物都是从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文物中精选出来的。挑选文物的团队由外方中国藏品负责人和专家以及国家博物馆相关专家共同组成,在反复讨论、增删后确定目录。每件器物均配有清晰彩图和局部细节图,并标注了来源和入藏的年份。说明文字也由双方合作完成,是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同藏品的出土或收藏情况,通过文献和考古资料进一步充实和深化之后形成的最新判断和论述,几乎每个条目都是一篇考证文章。
据悉,丛书以收藏中国古代文物的海外博物馆为卷别。第一卷《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卷》已于2014年发行,《日本泉屋博古馆卷》《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卷》分别于2016年、2017年相继出版,《英国大英博物馆卷》是这套丛书的第四卷,于2018年出版,其余诸卷也正在稳步推进中,将会陆续问世。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