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华慈孝人物王宽:抱义养孤 用生命唱一曲慈孝长歌
中新网杭州8月19日电(记者 李佳赟)他是舞台上灯光聚焦的豫剧名家,但在一群孩子们眼中,他是那个庇护成长、两鬓已霜的“老父亲”。在本该安享晚年的年纪,他几十年如一日,拖着病躯辗转于戏园、茶楼唱戏赚钱,只为守护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他就是2019中华慈孝人物——王宽。
王宽,国家一级演员,退休前是郑州豫剧团团长。1998年,王宽和妻子王淑荣回老家探亲,看到村里的6个孤儿孤苦无依,两人考虑再三毅然决定把他们带回郑州。夫妇俩只有一个朴素的心愿:“给孩子们一个家,抚养他们长大成人。”
但这一质朴的愿望,马上便直面冷峻的现实,首当其冲便是上学难题。为了解决孩子学籍问题,王宽夫妇骑着车几乎跑遍了整座城市,最后终于找到一所学校答应接收他们。在上学之余,王宽还“为之计深远”地教授孩子们吹拉弹唱,让其有一技之长傍身。
“咱养孩子的目的,就是叫他有技术、有文化,将来做一个社会栋梁。”王宽说。
就这样,并无血缘关系的一大家子,在一套三居室的房子里安顿了下来。但10口人仅靠王宽夫妇2人3000多元的退休金显得“捉襟见肘”。夫妻俩思前想后,决定靠着自己的艺术“饭碗”去挣钱。
于是,2000年的一夜,王宽放下“名角”面子,操起“旧行当”,凭着国家一级演员的自信走进茶楼。但让王宽没有想到的是,在茶楼亮完相后,等了整整一个晚上也没有人点唱他。
由于正统表演不合茶客们的胃口,王宽最初的“上台率”并不高,甚至拼不过年轻漂亮的女演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王宽落寞道:“我是个艺术家,却无人问津,这比打我的脸都难受。那段时间,我常常一个人偷偷抹眼泪,心里很迷茫。”
除了演出面临被“剃光头”的窘境,最让王宽委屈的是身边人的不理解。“很多人不知道我家里有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只知道我退休后去了茶楼卖唱,不少人在背后说三道四,说我‘不要这副老脸’。”忆起旧事,眼前的老人仍显得有些激动。
虽然有时一晚只能登一次台,但王宽仍凭着精湛的技艺,收获了一票“粉丝”。后来,不少报纸刊登了王宽“卖唱养孤”的新闻,约戏的茶楼越来越多,王宽便买了个传呼机,随叫随到。就这样,这位老人拖着并不强健的身体不辞疲倦地辗转于各大茶楼间,风雪无阻。
帷幕拉开,在锣鼓的喧闹声中,王宽荡气回肠的唱腔数度“引爆”场子……为了能够赚更多“吆喝”、吸引更多人点戏,王宽还自学了“四川变脸”,并随着变脸“自由切换”唱法,花脸时唱花脸,老生时唱老生,王宽的“独门绝活”常常赢得满堂喝彩。
但在超负荷工作下,王宽的身体也出现了多次“罢工”。老人掀起衣服,胸膛上皆是触目惊心的手术伤疤:心脏搭桥手术、胆囊切除手术、大肠瘤切除术都让王宽在“鬼门关”前走了一趟。王宽回忆道:“躺在手术台上时,心里满是对孩子们的‘放不下’。”
经受住苦难,终将迎来花开。在王宽和王淑荣的细心呵护下,如今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有的做了“白领”,有的当了老师,有的幸福成家……“最满足的时刻,就是每周孩子们回家,陪着我们吃一顿团圆饭,全员到齐时两大桌都坐不下。”王宽乐呵呵地笑道。
不过,王宽内心也深埋遗憾,就在今年8月,他的外孙王海荣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称“渐冻人症”)去世。这位受到外公言传身教影响的孩子,生前时常用驻唱赚来的钱接济渐冻人病友,并将参加“中国梦想秀”获得的25万元奖金,全部用于资助西安一位需要做肾移植手术的病人。
“这次参加2019中华慈孝人物颁奖盛典,就当替我外孙王海荣领奖了,他一生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用爱点亮生的希望;而我也会完成外孙的愿望,继续用我的一腔热血,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王宽掷地有声。
据悉,2019第五届中华慈孝文化节由中华文化学院、中国新闻社、杭州灵隐寺共同主办,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承办,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协办,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慈善家杂志社、旺报、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浙商总会公益慈善事业委员会共同支持。(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