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老房子的复古魅力
新华社台北11月26日电(记者许雪毅、赵博)红砖房、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的厅堂。位于金门琼林村的“老闽宅”民宿,是一座闽式古厝。令民宿主人李敏德自豪的是,这座“明朝豪宅”,没有在岁月里破败,反而增添了年轻化色彩和便利化设施,赢得大家青睐。
金门有大大小小的传统聚落,其中琼林聚落被誉为“活的闽南文化”,保存许多珍贵的文化资产。每有客人来,李敏德都会和他们谈起“老闽宅”的“前世今生”:宅子原主人是生于明朝的蔡守愚,官拜云南左布政使,留下诸多功绩,成为百姓心中的“蔡佛爷”。
李敏德说,他希望客人们在这里可以放慢步调,在天井观星,在庭前戏鱼,听风在中庭流动的声音,体会蔡守愚“得不得,命也,非分之有,不必过求”的人生哲学。
“老房子是很有味道的,但老房子不意味着老旧、不方便。”带记者进入以福州、泉州、漳州等“八闽”命名的八间客房,李敏德讲述古厝“修旧如旧”的改造理念。他说:“既要保存老宅传统原貌,又要考虑现代人对便利舒适的要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金门县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金门现有包括闽南式传统建筑、洋楼式侨乡建筑及混合式传统建筑物在内的各式传统建筑约4000栋。
担心一些老宅长期闲置,金门县政府积极接洽一些传统建筑物所有权人,与他们办理30年租赁合约。县政府出钱修缮建筑物,已修缮费用折抵租赁租金,并找寻合适的“主人”,为曾经荒废的传统建筑物找回风貌并重新赋予新生命。
李敏德是“老闽宅”的第三任主人。前两任主人或经营不善,没有客源;或维护房子不力,无法通过金门县相关单位定期审核,而遭“出局”。
原来在金门经营剧团的李敏德去年接手老闽宅,县政府负担维修经费的三分之二,他自己则投入了约200万元新台币。目前民宿经营得不错,客人不仅来自台湾本岛,也有厦门、天津等地的游客。
李敏德曾去探访过福建土楼,也去泉州等地了解其他民宿经营模式。现在他一两个月会去一趟福建,采买一些东西,找找朋友。“我有朋友在厦门五缘湾,到那里很亲切。”他说。
“金门是一座慢城,老宅修复后很有魅力。”金门县文化局局长许正芳说,都市型酒店卖的是时间,景观型饭店卖的是空间,金门民宿卖的是人间。“我们讲人的故事和人的感觉。”
按照古法修复古厝,离不开能工巧匠。年逾古稀的沈富春,因为对木作的执着,长期投身金门古迹、传统建筑以及庙宇修复工作。
几年前他修复了有“金门第一名刹”之称的海印寺。这座古寺建于宋朝年间,已有800多年历史。“这是用莆田木头重做的大殿柱子,这是用泉州石头雕刻的“百福图”,这是用德化陶瓷做的装饰图案……”带记者来到寺里,沈富春介绍,“传统建筑中,很多材料都来自大陆,很多匠师也来自大陆。”
“闽南木匠、石匠很厉害。”沈福春说,传统建筑修复需要精雕细琢,自己曾聘请泉州惠安工匠参与金门传统建筑修复工作,效果很好。“期盼两岸更多年轻人加入这项工作,让两岸及更多人看到金门传统建筑的美。”他说。
金门县长杨镇浯表示,金门在保存闽南式建筑方面相当用心,除了政府重视并出台一系列补助措施外,也努力通过教育和文化推广让乡亲知道这是珍贵资产,形成共同守护的氛围。
杨镇浯认为,不论聚落还是老房子,最后都必须要有“生命”,这方面社区营造是重要一环。“我们邀请厦门、漳州、泉州等地社区,与金门社区互动,希望传统文化能被更好地有机保存下来。”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