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惊蛰到来!辛勤耕耘,不误农时

2020年03月05日 08:48:0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5日电(记者 上官云)惊蛰,又名“启蛰”,意味着仲春时节开始。此时,气温回升比较快,春意更浓。它对农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也被人们视为春耕正式开始的日子。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在确保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要不误农时,做好春耕各项工作。辛勤耕耘,才会有收获。

  惊蛰到,春雷响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它到来的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对于这个处在春天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也就是说,此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原本蛰居起来、不饮不食度过寒冬的动物们,也被雷声惊醒,开始渐渐活动。

  惊蛰在古代也叫“启蛰”。汉代时,曾一度把“启蛰”改为惊蛰,意思相近。后来,古人曾重新使用“启蛰”的名称,但唐代《大衍历》再次采用了“惊蛰”的名称,沿用至今。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值得一提的是,惊蛰雷鸣较为引人注意。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并不一致。

  人们也会借助惊蛰的雷声预测此后一段时期的天气,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或者是“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惊蛰到来,气温回升较快,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唐诗中写道:“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惊蛰习俗有哪些?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以声音为标志的节气,也是一个过渡性节气。它没有特别的庆祝活动,但有不少有趣习俗。

  比如,民间讲究要在惊蛰时吃梨:一方面,春天天气干燥,梨有去燥润肺的功效,“吃梨消百病”;另一方面,“梨”谐音“离”,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保证全年都有好收成。

  惊蛰时春雷出现,古人难以解释这种现象,便想象天上有一位鸟嘴人身的雷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所以,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击鼓回应。

  据说,《千金月令》上提到:“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在惊蛰这天,人们把石灰洒在门槛外,认为这样做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也是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

  相传,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时的蹦跳之声,寓意驱除害虫。(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