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品种内容丰富 艺术设计精美:原创绘本发展加速度

2020年06月01日 10:16:00来源:人民日报

  丰富的品种内容 精美的艺术设计 后劲十足的人才队伍

  原创绘本,发展加速度(解码·儿童阅读)

  核心阅读

  近年来,我国原创绘本市场迸发出蓬勃发展活力,绘本品种总量和选题更加丰富。在内容不断细分的同时,原创绘本的艺术水准也日渐提升,既有销量,也赢得了口碑。随着打磨精品力作成为共识,精美的原创绘本将更懂孩子们的心,为他们的成长道路增添更多欢乐。

  每年“六一”儿童节,许多父母会把图书送给孩子当礼物。近年来,儿童阅读越来越受关注,少儿图书市场已成为我国零售图书市场最大的细分板块;而卡通/漫画/绘本是童书市场的第二大细分类,目前占少儿图书市场的约1/4。

  在我国,原创儿童绘本发展迅速,在品种、内容、销量、获奖情况等方面都迸发出特有的生命力。原创绘本突破瓶颈、保持发展的强劲动力,需要创作者、出版方、推广人等多方合作。

  早期引进为主,近年来原创逐渐增加

  绘本一般通过图画和少量文字来讲述故事,也被称为图画书。

  “早期引进绘本的关键词是‘大奖’,国际获奖作品在艺术、故事和创意方面都具有较大的突破性。”天天出版社总编辑张昀韬介绍。

  上世纪90年代末,当引进绘本开始走入出版业视野时,曾遭遇无人问津的尴尬阶段。“当时业内举办了一个给孩子讲绘本故事的活动,只有一个孩子来现场。”张昀韬回忆道。2003年开始,出版社引进和出版了一批国际优秀绘本,再加上读者、出版人自发性地推广,儿童教育理念逐渐提升,这种图配文的故事书样式慢慢为人熟知接受,并作为童书一个常销种类固定下来。

  近年来,原创图画书的品种总量持续增加,选题更加丰富。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统计,2019年度全国出版单位上报的图画书选题已达2963种,其中大部分为原创。

  艺术水准提升,内容向细分化发展

  走进书店,琳琅满目的绘本涵盖多样内容:性格养成、情绪管理、艺术创想、语言发展……“目前,国内原创绘本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对知名作家作品进行的绘本化改编,用绘本展示成语故事、神话传说等中华传统文化,以及纯原创绘本这几类。”90后插画师张静说。

  出版界发现,贴近儿童日常生活的原创绘本渐受欢迎,类型也进一步细分。“这类绘本往往围绕一位小主人公展开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刷牙、洗澡,可以帮助低龄孩子建立生活习惯,相对更加‘实用’。”张昀韬说,目前市场活跃的原创绘本,主要是大师作品、系列套装、日常生活类、知识科普类等。

  除了在题材和主题上的探索,原创绘本的书籍形态、图文构成不断丰富,艺术水准也日渐提升。

  “绘本在孩童内心构建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能只有一面风光、一种色彩。哪怕孩子只看了几眼,我们也要尊重他们,创作更懂孩子的书。”绘本画家田宇说,国外许多图画书注重童趣、想象力,我国原创图画书也要更加强调趣味性、幽默感的表现形式。好的创作者需要感受生活细节的能力,“好的绘本蕴藏着创作者生活中的许多感悟,积累沉淀下来,可能在多年后的某一瞬间被激活。”田宇说。

  当然,在低幼龄段图书方面,原创绘本还有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原创绘本大多集中在大龄段,适合0—3岁儿童的绘本则以引进为主。”悠贝亲子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赵丽敏说,儿童阅读在不同年龄段,应有不同打开方式,低幼龄段图书需要洞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

  培养人才队伍,作者编辑共同发力

  一般而言,创作一部绘本周期较长,少则一两年,多则三四年。“绘本的创作周期相比单幅插画要长许多,从草稿到样书阶段耗时长,需要考虑到图文结合的艺术,也可能经历故事方向、角色、画面呈现等多方面的推翻与修改。”张静是一名全职儿童插画师,也从事线上插画教学与商业创作。

  目前,国内的绘本创作团队与工作室并不多,由独立创作者分别完成插画、文字的模式,仍然占据主流,这就需要文字作者与画家之间的充分交流,也需要懂绘本创作规律的编辑。张昀韬介绍,专业的绘本责编不仅负责封面设计、插图约稿等美术环节,还要把控全书的文字故事、逻辑构建。

  如今,原创绘本队伍已经形成共同发力、后劲十足的梯队构成与发展面貌,打磨精品原创绘本也成为业内共识。“我心目中的精品绘本,兼有文学及艺术的优美特质,有文化及思想的丰富意涵,有灵动飞扬的想象力及独特创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晖说,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赢得孩子的喜爱,原创绘本才能与其他读物品种一样具有竞争力、拥有号召力。“凯叔讲故事”创始人王凯认为:“绘本是一部流动的电影,对于儿童阅读来说,最重要的是快乐。我们要帮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为他们搭建人生阶梯。”

  “我们都是铺路人,这一代孩子是看着绘本长大的,基因里流淌着对图文表达的深刻感知。等他们成长起来并进入创作领域,才是中国原创绘本的黄金时期。”田宇说。

  陈圆圆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