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微型艺术馆”:提升审美“最朴实”的一课
中新网成都6月10日电 题:家门口的“微型艺术馆”:提升审美“最朴实”的一课
作者 单鹏
街边一排不起眼的门面房里,隐藏着“90后”曾畅打理的“微型艺术馆”。推开厚重的玻璃门,穿过一楼、二楼的咖啡馆和小酒吧后,这个位于三楼的小型艺术展厅便映入眼帘。在这里,每幅作品都值得仔细端详。
这个集艺术展厅、咖啡厅和小酒吧于一体的“综合空间”坐落在成都市锦江区,今年4月正式开业。作为主理人之一,曾畅的主要工作是运营这间面积仅为55平方米的展厅。在他看来,这是让艺术走进生活、提升大众审美“最朴实”的方式。
沿着铁质楼梯在略显昏暗的灯光下拾级而上,伴着脚下传来的“咚咚”声来到三楼时,一群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正在这里取景拍照。对着镜头的模特不断调整姿势,仿佛要把自己与身后的画作融为一体。
展厅装修极为简洁,四面墙壁刷着最质朴的白漆,地面是光滑的水泥地,6米的挑高极大地缓解了面积小所产生的局促感。除了墙上挂着的十三幅油画,展厅里只有一张摆放着纪念卡片的桌子,稍微大声讲话都能听见回音。由于没有安装玻璃橱窗,凑近了看,油画创作的笔力和纹理清晰可见。
“直到展出面向观众,才算给创作流程画上一个句号。”摄影出身的曾畅有不少小众艺术家朋友,他们虽然创作了不少艺术作品,但缺乏自我展示的空间。曾畅的小展厅,恰好在这些难以展出的作品与观众之间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这个小展厅的周边耸立着不少电梯公寓,吸引附近住户前来观展是曾畅的心愿之一。虽然小展厅作品数量和整体规模比不了大型展馆,但它的优势是便捷。“人们下班回家的路上,完全可以在展厅里停歇片刻,用一、二十分钟上一节有关美学的‘课程’。”
实际上,此类具有艺术功能的小展厅是社区艺术的一部分,这些艺术空间为生活在周边的居民提供了直接面对作品和艺术家的平台。在日复一日的“浸泡”中,人们的审美素养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能不能看懂作品、是否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真实地接触到作品。真实作品所产生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是手机图片完全无法相提并论的。”
如今,曾畅正忙着联络各地的艺术家,为小展厅安排接下来的各类展出。据他透露,在当前画展结束后,展厅会陆续布置六场摄影展,一直排到今年年底。“希望有更多的周边住户过来参观,在这里接触美,发现美,感受美。”(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