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吕国英:“丝路矗魂”张录成

2020年10月26日 10:31:00来源:解放军报

      

生命大写意 丝路立大美

——张录成“丝路风物大写意”鉴赏与解读

■吕国英

  张录成,著名大写意画家,原新疆军区专业创作员,北京大学特聘研究员、书画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张录成生于古丝路酒泉,痴迷西域绘画,敬畏大漠、胡杨,追梦乾马、坤牛、驼魂,写就传奇般艺术人生。探索实践全新的笔墨语言、绘画思想与审美观念,形成风格独特的展现西域文化——丝路文明的笔踪墨迹、视觉图式与美学符号,备受艺术高端与学界名家瞩目。

  张录成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联展,出版画集多部,百余作品被重要美术机构、高端藏家收藏。

  遇见张录成是缘份,品读张录成是乐事。

  张录成一如西域文化雕造的范例,深沉、坚毅、悲怆而又超然、执著、热烈。

  张录成谈西域文化、丝路文明;谈东西方艺术、历史名作、中西艺术巨擘;谈传统艺术之困惑、中国绘画之创新;更谈其西域绘画、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及艺术经历……

古杨华章 张录成 作

  谈艺术,不能不说审美。

  在人们的审美视野中,首先穷尽了东方艺术,后又穷尽了西方艺术,再又穷尽了中西结合之艺术。

  于是,人们在期待中寻找新的艺术形式……

  人们诘问——中国传统笔墨经过近代百年的洗炼、改造,能否创新、又何以创新?

  人们迷茫——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文人绘画,历经上千年根深蒂固的绘画思想与审美观念,还要“统治”今人到何时,这种现状能否突破又如何突破?

  人们疑惑——东方艺术的至高境界——“似与不似”,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境界、又该是个怎样的境界、最终又能否真正进入或表达出这样境界?

  人们反思——何为艺术大美,又何以终极表达?

  人们困惑——“笔墨当随时代”的根本内涵,当今时代何以笔墨、又能否随之时代、展示时代、引导时代?

  ……

  正是在这个时候,画家张录成高擎着他的丝路风物大写意,气宇轩昂地出现在中国画坛。

大漠精灵 张录成 作

  张录成在西域大草原工作、生活近20载,醉享西域文化,敬畏古丝路文明。

  大漠的孤寂与雄浑,胡杨的傲然与顽强,骆驼的悲怆与不屈,牛马的通灵与奔放,如同特别基因一样,伴随着张录成特殊的人生与艺术经历,弥漫与流淌于其血液、骨髓乃至思想与情感之中。

  对于古丝路文明,张录成以探险者的步履、寻宝者的眼光、慧浴者的悟性,开掘、博取、吸吮,让其由一个古丝路文化的痴迷者,成为古丝路文化的学者和研究家。

  对于西域绘画,张录成则以朝圣者的虔诚、殉道者的超然、禅宗般的执著,求索、创新、突破,使其从一个梦想画“飞天”的少年,成为西域绘画的大家和领军人物。

  张录成是画家,也是奇人;是奇人画家,也是画家奇人。

  当人们“遭遇”张录成的西域绘画时,面前赫然出现了不同寻常的笔墨语言、视觉图式和气韵精神……

  张录成坦言,他就是试图用其西域绘画,回答人们的反思、疑惑与迷茫,也回答人们的诘问与困惑。

天马图(局部) 张录成 作

  一双双诧异、审视的目光开始投向张录成和他的绘画,人们首先听到了来自业界名家的惊叹与评说:

  ——张录成绘画提炼西域文化中独有的元素符号,尽展苍凉、悲怆、雄浑、博大、壮阔、辽远、孤寂、朴真、崇高、坚忍、执著、犷放、恣肆、刚烈、傲然之美,而这种美正是生命之美、人性之美,也是天地之大美。

  ——张录成绘画用时代审美之笔墨,将西域文化中的中土文化、中亚文化、儒家文化、释家文化、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等多元文化,构成集大成式的西域意象与语言,既有深厚的人民性,又有浓郁的民族性,也有鲜明的时代性,还有开放、融合的世界性。

  ——张录成绘画崇尚大写意精神,追求大写意境界,灵动、圆融的笔墨在其激情澎湃的艺术灵感驱使下,酣畅淋漓地游走于写实与写意、具象与抽象、意象与心象之间……

  ——张录成绘画冷眼传统笔墨、关注时代审美,开掘全新的笔墨语言、绘画图式、气韵精神和美学视界。

  ……

  这些美术界名家、学者,皆位居国家美术机构、美学教育、理论研究高端,如此肯定与高誉,令张录成备受鼓舞,信心十足。

  来自藏家和艺术品市场的认同,也使张录成几部画集的封面作品,被特别热热捧,也使张录成成为多家艺术机构、高端藏家、艺术投资人争相合作的炙热画家。

百牛图(局部) 张录成 作

  让张录成底气十足、备受高誉的张录成绘画,表现什么、有何高妙,又如何解读?

  翻阅张录成精品画集,登录张录成个人网站,浏览张录成绘画作品,一幅幅颇具西域文化特色的壮美图画呈现眼前——张录成绘画,集中表现在牛、马、骆驼、胡杨与大漠等题材上。

  中国绘画史上,擅画牛、马、骆驼者不在少数,且代有国手;擅画胡杨、大漠者也多有其人,不少经典之作同有立典入册,大师名家又自鸣者其多。

  张录成何以步人后尘,又何以敢步他人之后?

  殊不知,张录成笔下的牛、马、骆驼,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牛、马、骆驼,更不是他人笔下的牛、马、骆驼,而是异于中原文化熏染下的绘画“符号”,充满着阳刚、热烈、雄浑、博大的生命跃动,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艺术意象。他以群牛、群马、群驼为意象构成的大幅作品,有的表现出穿越古丝路文明的残烈、悲壮;有的表现出大漠几度兴衰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然而这些正是古人所没有的,近现代人也不曾表达的……

  在张录成的作品陈列室,人们零距离品鉴其作品《远古牛影》《古道佛光》《雪山神骏》《亘古皇煌》……

  野牛、野驼、天马与胡杨、大漠——这些西域文化中特有的物像、元素,经过张录成的艺术提炼和笔墨表达,跃然纸上,生机蓬勃,撼人心魄,展示出强烈的人性之美、生命之美,而这正是艺术之大美的终极追求。

风雨三千年 张录成 作

  艺术之大美?张录成绘画何以承载如此重负?

  毫无疑问,唯美曾为艺术标准,也为一种审美追求。

  同样毋庸置疑,艺术的意义在于温暖、关爱生命;而生命的壮美,让艺术找到了真正的本体。

  张录成笔下的牛、马、骆驼美在哪里,大漠、胡杨又美在何处?

  牛可通神,既为神兽;马可通灵,所谓天马;(塔克拉玛干)大漠深处之野驼,四千万年前发源于北美,如今是世界上唯一存活的野生真驼种,可谓旷古生灵;胡杨呢,一亿三千万年前扎根塔里木,见证了天地万物的生死轮回,生,千年不死,枯,千年不倒,伏,千年不朽,成为生命图腾……这些极为特殊的生命体,在茫茫大漠中尤显万千顽强、生机勃发、壮美辉煌。

  大漠、胡杨、牛、马、骆驼,是西域文化的最富生命力的特别载体与特殊物像,也是丝路文明的特别财富,将这些物像提炼为笔墨语言、美学符号,展示与表达生命之美,是张录成的自觉,更是张录成的智慧。

  张录成诘问,还有比大漠更为生命的炼狱,胡杨更似生命之图腾,野牛、天马、野驼更寓生命之蓬勃、生机之盎然的吗?

  张录成的《荒天古木寒》是这样,《瀚海归舟》是这样,《争霸双雄》同样是这样……

  在张录成的画笔下,大漠是舞台,胡杨是舞台上最美的风景,而牛、马、骆驼则是舞台上精灵……

  无疑,这是张录成用笔墨描绘的、一部西域文化的艺术大戏,也是是一部激越、雄浑、壮美的艺术交响。这交响,是英雄的乐章,悲怆的乐章,更是生命的乐章!

大漠狂歌 张录成 作

  张录成绘画,将生命之美作为艺术至美,应该是其画有所成的重要因素,而这正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软肋甚至缺位。

  其实,张录成绘画不仅近乎完美地表达了至美,而且将中国传统绘画中“似与不似”——这个历代画者所梦寐以求的至高境界,同样近乎完美地展现画坛,任人评述。

  关于“似与不似之似”,最早由明初画家王绂提出,由明末清初画僧石涛概括,为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所追崇,并终生实践之。但,时至如今,似乎没有人敢言真正进入了这个境界,并为人所共识?

  其实,美是分层次的,“似与不似”亦然。

  张录成绘画,有写实、写意、大写意诸类,并尤擅后者。或者说大写意画法尤显张录成艺术水准,代表其艺术高度,这也为学界特别肯定与称道,成为诸多学者、大家啧啧称誉的高妙之处。

如虹 张录成 作

  如果说,用写实、写意表现之手法表现“似与不似”,是一种艺术境界的话,那么,采用大写意手法表现“似与不似”,应该是艺术之大境界。

  张录成的大写意就有这样的大境界。

  张录成直言,“意”作为东方美学的核心,滋养了许多艺术大家,比如朱耷(八大山人)、齐白石,比如张大千、黄宾虹……但传统文人(包括近现代)者追求个人小情调多,当代真正写意者也属寥寥……

  张录成的大写意谓之真写意,既意在笔先——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又笔墨超然——酣畅淋漓、潇洒狂放,还简约单纯——极致提炼、高度概括。比如,他的《跨越》《胡杨魂》,又比如,他的《天马行空图》《塔克拉玛干野驼》,还比如,他的《万马蹄飞如雪来》《汗血印象系列》……

丝路记忆 张录成 作

  缺处见天高,不同最难得。

  张录成绘画之与众不同,岂止仅仅体现在其大写意作品上。他对牛、马、骆驼、大漠、胡杨符号的提炼,他的每一笔踪墨迹,他的绘画图式、墨色表达等,皆追求个人风格、独家之貌,就是信手小品也每每重立意境、改变笔墨、新构图式。

  就此,张录成立言,艺术之美贵在独创,经典之作不可重复。复制他人是抄袭偷窃,重复自己是自欺欺人。我追求每一幅作品都烙上我“张录成”的印记,且每一作品又都不是同一个“张录成”。

  这是张录成绘画的又一可贵之处,同样也为当今艺术界的稀缺乃至无有之虞。

  如果说,传统中国绘画中,有许多是同一主题、同一笔墨、同一图式、同一表现手法,毫无艺术意义可言,那么,当今艺术界则将这种重复发挥到无所顾及以至丧心病狂的程度,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偷窃古人、抄袭洋人、复制他人、重复自己,以至将“投影描红”、“流水作业”、“高仿印制”(在印制件上题款、签名)等方法无所不用其极。

三千世界 张录成 作

  不少人有这样的体会,观看某一画作、某个展览,大有曾似相识、与谁雷同之感,于是品鉴之心全无。

  而品读张录成绘画,则令人倍感笔墨独特、图式新颖、视觉新奇、审美愉悦……

  当代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曾言,重复的都是垃圾,重复就等于死亡。

  吴冠中可以成为大师,但他无法阻止抄袭、复制他之作品行为。是人的悲哀,也是艺术的尴尬。

  张录成已经走向受人瞩目之境,但其放言——极致的个性是永远的追求,也是艺术之希望。既警醒自己,也与诸君共勉。

古道幽情 张录成 作

  不同即意味着突破,突破即意味着创新。

  张录成西域绘画选择哪里突破,又何以创新?

  回眸中国近代百年绘画历史,探索中国绘画求变、求新之途径不外有三:拓展传统、借用西方、中西结合。前者为在传统基础上开疆扩土,后两种为借用“外力”改造传统。但真正获得成功者大都通过后两种途径,比如林凤眠、徐悲鸿,比如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而在拓展传统上的成功者却为之寥寥,足以说明此途径行之艰难、成之极微。

  然而,张录成不仅以“苦行僧”般的不屈与执著选择了前者,又以玄奘般的毅力与智慧获得了成功。

  张录成西域绘画的成功,既表现在对传统笔墨语言的突破,又表现在对传统绘画思想与传统审美观念的突破,并为学界、业内所共识。

  传统绘画具有诸多繁复的笔墨体式、反复的皴擦、细密的点染,以及精致的勾勒等笔墨特点,而张录成绘画追寻大漠之魂、拜谒丝路文明,感悟苍凉、悲壮、雄浑、孤寂、旷远与浩渺,以枯墨、焦墨、渴笔、泼墨、浓墨、淡墨及凌乱、冲撞的线条之笔墨语言,形成了大开大合、恣意奔放、高古荒寒,以至无法之法、乱而不乱的反传统、反规律、反秩序的笔墨特征。

风骨 张录成 作

  传统绘画尤其是文人画,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绘画多取荒寒萧疏之景、残山剩水之境、闲草野鹤之隅,以宣泄自我、聊以自娱。而张录成绘画关注人与自然、关注时代气息、关注人类命运,用辽远、雄浑、空旷与广袤抒发个人胸襟,用悲壮、激情、奔放、热烈以及群体意象表现整体生命的警醒、时代蓬勃的律动。

  传统审美观念追求阴柔、圆润、秀美、恬淡的美学意境,一直以来以表现隐逸、渺远、超然、幽静为主要精神图式。而张录成立足丝路多元文化之沃土,追求大开大合、热烈奔放、激情澎湃的精神图式,表现一种悲怆、顽强、坚毅、勃发、崛起的美学意境。

  张录成对传统绘画的突破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中,比如《跨越》《辉煌千秋》,又比如《古道佛光》《胡杨魂》,还比如《荒天枯木寒》《塔克拉玛干野骆驼》……

  张录成存言,丝路文明,浑灏之境;西域大美,突破当绘。

漠上金秋 张录成 作

  张录成何以敢言突破?又为之心安理得?近现代百余年中国绘画史上,哪位画者不曾怀揣创新突破之梦想,然而,又有谁者曾获此荣?

  来自学界的评价,不仅未使张录成诚惶诚恐、感恩戴德,又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反而自觉探索有成、意料之中,又平静如水、淡雅犹风,这也正是张录成的狂奇之处。

  张录成畅言,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与艺术经历,方使其西域绘画成为奇画、富有奇美。

  张录成酷爱绘画,中学时就遍临了中外艺术大师的精品名作,表现出对书画艺术的超凡悟性,成为新疆军区的特招艺术人才。

  张录成不屑光艳、远离舒适;不慕仕途、执著苦行,曾多次拒绝命运的垂青与领导的美意,执意到最边远、最艰苦的军马牧场——昭苏军马场,与牛、马为伴近20载;耗时两年有余,沿黄河、长江行程20多万公里,考察江南、中原、高原牛文化,完成了对全国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的牛种(水牛、牦牛、中原牛)的写生考察……

茫茫新世界 张录成 作

  张录成痴迷西域绘画,以草原、大漠作纸,牛、马、骆驼、胡杨为象,激情挥洒,终日无止;实验笔墨,废稿万计。

  张录成扎根于世界上惟一四大文明(发源于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交融、发展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西域古丝路之沃土,纵观千古、横越东西,追索东西方文化的源头,为其西域绘画提供创新的土壤、思想的源泉,观念的开融。

  张录成广泛涉猎中西艺术理论,研习书法、速写等姊妹艺术,又为其西域绘画前后加力、左右开源、上下贯通。

  ……

  如此,张录成何以不成?

  如此,张录成何以不大成!

  作者简介

  吕国英,艺术评论家、文化学者,解放军报社原文化部主任、“长征副刊”主编、高级编辑,创立“‘气墨灵象’艺术论”,提出“艺术创作十个命题”,论述“‘艺术,灵魂之美在哲学’的九个要义”,建构“书象”说,撰写“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撰写出版专著多部、艺术新论多篇,逾数百万字,多篇(部)作品获国家、军队重要奖项。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奋斗致远 牛文化》《新闻“内幕”》《中国牛文化千字文》,其中《“气墨灵象”艺术论》主要立论由多家媒体连载或选载,《大艺立三极》由中英两种文字出版,《陶艺狂人》《神雕》多次再版。

  主要观点:“气墨”是“墨”的未来;“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本质规律;美是“气墨灵象”;艺术创作贵在“意想不到”;好作品终究需要好语言;艺术立象决非现实物象;艺术演进:从“完美”到“自由”;视觉美、思想美不可偏颇;创作,用性灵开启质料;超越,向艺方生、向术即亡;书写入“象”方为美。

  主要评论:《书之入“象”方致审美远方》《“书象”之美在“通象”》《自成高格入妙境》《“贾氏山水”密码》《美的“自由”与自由的“美”》《六论“张继书象”》《艺术,心狂方成大家》《天才,晚成方可大成》《“色彩狂人”的非常之道》《“花”到极致方成“魁”》《心至“艺境”尽通达》《湛然寂静漾心歌》《三千年的等待》《丝路文化的“水墨乐章”》《重构东方艺术舍“彩”其谁?》。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