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吕国英:“雪域·心歌”王立平

2020年11月18日 08:58:00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神山圣水”漾心歌

——王立平与他的藏民族油画艺术

吕国英

  认识王立平,缘自一张画。这张画,刻骨铭心,如魂牵梦绕。画面是我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一场激战的局部特写,震耳欲聋的炮弹,交织横飞的子弹,硝烟弥漫中,一位头部严重负伤的士兵,抓起一枚手榴弹,咬断引火线,用尽全力投向又一次试图冲上来的敌人……画面中喷火的眼神,叩紧的牙齿,滴血的绷带,爆裂的军装,嵌进泥土的手指,还有,戳立的武器,倾斜的弹药箱,散乱的弹药,燃烧的车辆,浓烈的硝烟,无不显示战争的残酷,士兵的英勇,也无不展现画的真实,画的厚重。

  这是一幅画,其实,更是一段记忆,一段历史的记忆,一段民族的记忆;一首诗,一首军人的诗,一首战争的诗。

  这幅画名为《坚守》,原来是王立平创作于1981年的处女作,当年即入选全军美术大展,一经人民美术出版社《解放军画选——美术作品》封页推出,即引发美术界热烈反响并受到广泛赞誉。

  30年后的一天,当笔者有幸走进王立平的画室,惊遇《坚守》作者,了解了其常人所不能的特殊人生与艺术经历,尤其看到其创作的一批藏民族题材油画精品时,无不感喟其叩问灵魂的艺术梦想与沉郁厚重的审美品格。

  王立平的这些画作中,其题材几乎包含了藏民族的自然、空宇、人文、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于是,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高耸入云的巍巍雪山,波光粼粼的迷人湖泊,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曲曲弯弯的河流溪水,清澈透亮的蓝天白云,葱茏茂密的原始森林;看到了富丽堂皇的佛殿灵塔,风格浓郁的藏舍民居;看到了沧桑沉静的老人,健壮活泼的青年,美丽灿烂的少女,天真无邪的儿童,藏民族特有的藏衣皮袍,珍贵的饰物饰品;也看到了白云一样的羊群,碳墨般的牦牛;又看到了虔诚的朝圣者,神秘的经幡,还强烈地感受到了雪域高原上独有的凌冽的寒风,刻刀一样的阳光,并闻到了热气腾腾的酥油茶,缭绕弥漫的藏香。

  品味与鉴赏这些画作,强烈视觉冲击中,一种湛然虚空与寂静安谧的心理感受,弥漫缠绕,欲罢不能。这种独特的审美意境,不仅仅属于雪域高原,尤其属于画家之艺术灵悟。王立平用他激情、真诚、冷峻、刚毅、温婉、多彩与浪漫的画笔,刻画与绘制出一幅幅人物有别、形象各异、情境不同的艺术作品。如此,在画家的笔下有了《归》《戴头饰的藏族少女》《暖冬》,不管是在冰天雪地,还是在艳阳午后,少女脸上那片异常明亮的腮晕,始终格外灿烂;有了《日出》《藏族人家》《窗》《朝圣的老人》,无论是在茫茫山野,还是在转经筒旁,或是藏舍家中,藏族童叟那平静、从容、自信、坚毅、祈愿的目光,始终坚定不移;有了《山泉》《展佛节印象》《雪山牧人》《迁徙》《守望》,无论群像、景像,还是形像、肖像,始终冷暖相合、动静相宜。

  道法自然,揭示宇宙万象根本属性。艺法心灵,体现艺术家创作妙诀。

  王立平之所以引发画坛瞩目,在追求艺术梦想中不断走向艺术成熟,是与其人所不能的非凡人生经历、人所独有的奇特艺术经历,紧密相合,无法割裂的。

  王立平出生于京城一个有着光荣革命史的家庭,孩提时代就显露出超凡的绘画天赋。1969年下乡当农民,一年后参军入伍,其绘画才华得到如鱼得水般的施展。1979年参加边疆自卫反击作战,《坚守》就是其通过油画艺术,表达对战争场景的审美记忆,一经全军美展即引发热烈反响。此后20余载,人生虽多有波澜起伏,但艺术梦想始终魂牵梦绕。让王立平刻骨铭心的是,2002年一次不经意的青藏高原观光旅游,湛然的屋脊天宇,寂静的神山圣水,神秘的寺庙,朝圣的藏民以及雪域高原奇丽梦幻的风光,使其心灵震颤,不能自已,这里不正是他梦中的世界、心灵的皈依与艺术的信仰吗?于是他年复一年,只身驱车进藏,独步于这神圣净土、精神天宇,于是一个个灵感存放在心灵深处,一幅幅作品诞生于京城画室,这是《日出》,这是《晨曲》,这是《阳光》,这是《归》,这是《家园》,这是《岁月》,这是《雪域高原情》,这是《我的羊圈我的羊》……

  王立平的画纯朴、温暖、厚重,构成了其艺术非常鲜明的审美品格。这种纯朴源于其对真实的追求,对逼真的刻画,体现在他作品中的每一处细枝末节,比如精绘细描了《归》中藏族少女那羞涩而会心的笑,精心绘制了《山鹰》中藏族壮年那异常精美的腰间佩饰。这种温暖源于其对美好的向往、对祈愿的期盼、对藏胞平凡质朴和勇敢善良的讴歌,体现于其作品中的每一个局部,比如精准描绘了《朝圣的老人》中藏胞那平静、善良而期盼的面庞与双眼,精描细刻了《山泉》中藏族妇女那异常漂亮的红底加花饰的头巾。这种厚重源于其对描绘对象的心灵感受,体现在其作品中每一组画面,比如特别绘制了《窗》中那大面积的幽暗空间、老人身上布满油污的藏袍和斑驳的灶炉,精致刻绘了《无题》中那黑中泛紫的硕大雕花床背……

  表现厚重更是为了释怀沉重。王立平似乎要把描绘对象全部沉甸甸地倾覆在画面上,即使是毛发也要体现份量,即使是一片腮晕也要展现岁月,即使是一丝风也要画出形态,即使是一束光也要让人感受到能量。

  王立平始终坚守着现实主义的绘画语言,不仅仅是对其曾经中断过的艺术理想的坚实接续,更是其对心灵承诺的必然选择。现实主义创作是忠实于现实,完全回到现实生活本身,为审美对象塑形立象。这样,画家必须抛弃任何主观想象,去掉一切矫揉造作,拒绝所有雕饰技巧。所以,王立平的作品中,似乎没有丝毫的唯美创造,相反,一些拙笨、陈旧甚至脏污的物象或绘画元素常常进入画面,而这却又能最真切地呈现出这片神奇土地上人们的人性精神、风土人情与生活方式。

  在王立平的作品中,不仅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而且常常体现出古典主义精神的追求与艺术修养。他特别注重光线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物品质感的作用,比如非常精于描绘人物在昏暗的室内所呈现出的丰富多变、富于异常神秘感的明暗光感,茫茫雪野中人物面部的光影、皴裂的高原红皮肤;特别用心刻画人物因经年累月在身而磨光、脏污了的皮袍,衣物上的宝石、金银饰品和绣品,古旧发亮的生活用品,形象逼真地画出这些物品的质感,似乎真实存在,触手可及。

  为了画出眼中所见,更为了画出心中感动,王立平在对造型的把握与色彩的理解与感悟上也颇具匠心,似乎特别偏爱红、黑、白以及泥土的颜色,而这恰恰构成了雪域民族的四大元色,极致这种元色感受,王立平善于大比例用黑,又大面种植白,又凝神静气画红,还毫无吝惜写黄(泥土色),呈现一幅幅浑厚、深邃、神秘、悠远、苍凉、肃穆、静谧、壮美的雪域民族画卷。

  京西闹市中一隅并不宽敞的画室,已逾花甲的王立平,平均每日作画10余小时,却不见丝毫倦意。他显得非常的豁达与悠然,更显得出奇的平静与自信。

  油画,是王立平生命的放歌。油画,是王立平心灵的交响。

  或许,选择了写实油画,他才选择了雪域民族;或许,走进了雪域民族,他才坚守了写实油画。

  王立平,藏民族油画艺术的又一范例。

  作者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评论家,文化学者,解放军报社原文化部主任、“长征副刊”主编、高级编辑。创立“‘气墨灵象’艺术论”,建构“书象”说,提出“艺术创作十个命题”,论述“‘艺术,灵魂之美在哲学’的九个要义”,撰写《中国牛文化千字文》,著述出版专著多部、重要艺术新论多篇,逾数百万字。多篇(部)作品获国家、军队重要奖项。

  主要著述:《“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奋斗致远 牛文化》《新闻“内幕”》《中国牛文化千字文》,其中《“气墨灵象”艺术论》主要立论由当海内外多家媒体连载或选载,《大艺立三极》由中英两种文字出版,《陶艺狂人》《神雕》多次重印或再版。

  主要立论:“气墨”是“墨”的未来;“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本质规律;美是“气墨灵象”;艺术创作贵在“意想不到”;好作品终究需要好语言;艺术立象拒绝现实物象;艺术演进:从“完美”到“自由+”;艺术,视觉美、思想美不可偏颇;创作,用性灵开启质料;超越,向艺方生、向术即亡;“灵象”是“书象”的远方。

  主要艺术新论:《书之入“象”方致审美远方》《“书象”之美在“通象”》《自成高格入妙境》《“贾氏山水”密码》《美的“自由”与自由的“美”》《六论“张继书象”》《艺术,心狂方成大家》《天才,晚成方可大成》《“色彩狂人”的非常之“道”》《“花”到极致方成“魁”》《心至“艺境”尽通达》《湛然寂静漾心歌》《三千年的等待》《重构东方艺术“重彩”之象》《丝路文化的“水墨乐章”》《基弗,用性灵建构“艺术—哲学”之美》。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