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出圈 红色影视如何引发年轻观众共鸣?
天上下着瓢泼大雨,在杂乱无章的长沙老街上,一位青年怀抱一沓《新青年》,踏着泥水迎着风雨奔跑……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青年毛泽东出场时,“前方高能”“他带着光来了”等弹幕形成了刷屏之势。该剧近日在央视播出后,掀起了收视热潮,又于3月20日登陆北京卫视。不少年轻网友“边追剧边学党史”,并纷纷表示,“这才是青年该有的姿态!”
除了《觉醒年代》,近年来,多部红色影视作品以生动的人物塑造和创新的表现手法,获得了广大观众点赞,拉近了党史和年轻人之间的距离。“这些优秀的作品,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也没有简单粗暴的灌输,而是塑造了可亲可感的人物,加上他们的热血和激情,让年轻观众很容易产生共情。”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卢蓉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
还原历史桥段 呈现时代质感
《觉醒年代》剧照
《觉醒年代》展现的是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剧中重现了许多教科书中的经典历史桥段。此外,从大上海的街巷、码头,到北大的红楼、嘉兴的红船,甚至是鲁迅“后园里的两棵枣树”,都让不少观众感叹场景“神还原”。
“《觉醒年代》以细节做到了一个世纪前的‘情景再现’,实现了新时代青年与一百年前前辈们的隔空对话,以及现代观众与历史人物的共情、共鸣、共振。”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
在卢蓉看来,《觉醒年代》的亮点是没有孤立地讲述党史事件,而是将其融入了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中。“当时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状态、百姓的生活在剧中都有立体丰满的呈现,大事件和小细节交织的叙事手法,能让观众更好地走近历史、认识历史。”
除了着墨于历史事件,《觉醒年代》还在各种细节上讲究时代气质的真实,如剧中人物在公共场合见面时都要鞠躬、冬天拼锅吃涮羊肉等细节,展现出了浓厚的时代质感和温度。
正如《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所说,创新必须建立在现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不能“想当然”、似是而非。“要精准地还原时代氛围,呈现出一个有呐喊、有热情、有力量的觉醒年代。”
打造生动人物 凸显伟大思想
《觉醒年代》剧照
《觉醒年代》里的人物不仅有“觉醒”“革新”的高光时刻,也有“接地气”的烟火气息:陈独秀与儿子“拧巴”的相处日常、李大钊自掏腰包请大家吃饺子、“南陈北李”重逢时笑谈赠衣……这些生活化、有人情味的点滴细节,让原本根植在教科书中的人物更加有血有肉、可亲可感。
“在选角方面,我们秉持了一个原则:追求神似,兼顾形似。”张永新表示,所有演员都是尽最大限度去“奔赴”角色内在的精气神,力求展现角色多面而复杂的性格特质。
在饶曙光看来,对真实历史人物采取个性化描摹的方式,不仅可以通过展现人物“可爱”的一面,发掘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引发年轻人的兴趣,同时也利于挖掘角色更为丰富的人性,赋予其崭新的认知价值。
同时,在剧中,鲁迅挥笔写下《狂人日记》、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时的演说等经典场面不时闪现,令人激情澎湃。还有许多镜头也颇有意味,比如瓷碗下的青蛙、话筒上的蚂蚁、飘洒的风雪等。有不少网友表示,“一帧帧都触动人心,体会到了先驱们的热血和努力”“有为青年当如是”。
“《觉醒年代》剧中的隐喻镜头,和人物的身份思想以及故事背景是高度契合的,能够更好地凸显伟大的心灵和思想。”卢蓉认为,生动的细节不仅让人物“活”起来了,也让人物的思想“活”起来了。
“主创抓住了这些革命人物各自的性格内核,让其形、神、魂都获得了符合国人心理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艺术还原,令大写的‘人’产生了超越时空的魅力。”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副主任闫伟说。
传承时代精神 让历史活起来
随着《觉醒年代》走红,许多观众表示,“里面的知识点太丰富了,需要边看剧边学习”“看完之后自己也好好补了补课,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饶曙光看来,《觉醒年代》以生动、立体的时代“建党史”“觉醒史”感召着青年观众,在多元丰富的思想争鸣中回溯传统,收获海纳百川的心态和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除了《觉醒年代》,还有《恰同学少年》《建党伟业》等影视作品从不同角度讲党史,也获得了观众好评。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丁亚平表示,近几年的党史题材创作呈现制作精良、挖掘深入的特点,表达时代思想和观念,体现出共性与特性结合的审美价值。以平视的视点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拉近了作品和观众的距离。
“要精准找到历史与现实的精神通联,让党史故事对当今产生思想和精神层面的呼应与互动,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借鉴和启发价值。”闫伟说。
“在党史等重大主题影视创作中,我们要变‘表现’为‘发现’,以平视的状态,从历史事件中探索我们今天生活的启示。同时,历史人物的精神与我们现代人的精神也是相通的,是一脉相承的。从好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今天,能更加认清未来要走的方向。”卢蓉表示。
在闫伟看来,以后相关题材影视作品要更加全面、生动地反映党史。“除了党史中的主线之外,还可以多描写作为党史组成部分且长期不为人知的史实,如隐蔽战线斗争史等,让观众对党的历史具有更加全面、系统、深刻的认知与理解;还应探索让历史‘活’起来的策略,以年轻态表达与匠心的细节化处理,进行创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