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技艺融合趋势下“文艺两新”如何健康成长(文化只眼)

2021-10-28 09:0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电影《长津湖》成功引爆了今年的国庆电影市场,7天高达43亿元的票房成绩不仅刷新了多项国产影片纪录,同时也收获了良好口碑。《长津湖》不仅呈现出国产重工业大片的视效奇观,更传递出英雄人物的家国情怀,是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的又一次完美融合。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发展是文艺创作的趋势。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直播、短视频、网络剧、网络文学、云端演唱会等给文艺领域带来深刻变革;同时,主播、网络写手、独立音乐人、独立导演、街舞达人、脱口秀演员等从业者开始崭露头角,借助网络平台脱颖而出,成为新时代文艺创作的新力量。可以说,以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组成的“文艺两新”业已成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力量。

  “文艺两新”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文艺观念与时俱进、文艺实践不断深入、文艺队伍日益壮大的结果。在文艺发展新格局中,他们既是文艺作品的创作者,亦是文化市场的参与者;既是文艺科技的创新者,亦是新文艺形态的缔造者;他们来自于人民,也理应成为人民的艺术家。也因此,新时代的文艺舞台赋予他们更高的使命。

  我们看到,近年来少数新文艺工作者在名利面前迷失自我,不惜跨越道德底线,触碰法律边界;一些新文艺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追求流量,低俗媚俗,不顾品质,作品缺乏应有的格调与品位。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禁思考:在技艺融合发展的趋势下,肩负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使命的“文艺两新”如何更好地健康成长?

  首先,“文艺两新”要在艺术创作中自觉提高审美品位。艺术需要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两新”群体本就与大众有着天然的联系,更应发挥好贴近人民的创作优势,用温暖人心的作品讲述光辉时代的平凡故事。纵观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影视作品,无论是描述波澜壮阔历史进程的《觉醒年代》,还是讲述时代变革、讴歌奋斗精神的《大江大河》,抑或是展现中国农村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振兴的《山海情》,都是在历史与现实的深切观照中实现了自身的艺术追求。“两新”群体要坚持现实性、历史性与导向性,不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与审美品位,创作能够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的高质量文艺作品。

  其次,“文艺两新”要在艺术创作中推动技术与艺术的创新融合。“两新”群体应当努力打破传统文艺创作模式的限制,成为推动技术与艺术创新融合的探索者。一是要突破传统思维局限,培养跨界视野,尝试将文艺创作与互联网时代中的新技术、新方法结合起来,用更符合大众审美和消费诉求的方式进行创作。比如利用云技术使实时渲染成为可能,提高影视内容的创作效率;打造诸如云演唱会这样具有清晰时代特征的新兴文艺形态。二是要突破受众局限,利用新业态、新模式构建更加多元的受众群。三是要突破专业局限,与不同学科背景的技术人才开展深度合作,打造大文艺圈层概念。在艺术教育领域,高校对于新兴文艺人才的培养也要突出时代特征,通过校际系际合作、联合培养、产教融合等方式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艺术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技艺融合的发展趋势。

  在产业融合、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实乃大势所趋。文艺创作正在从专业领域的小圈层向以“技术+”为代表的大文艺圈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文艺两新”作为中坚力量,需要坚守、坚韧和坚定的工作态度,在突破中立新,在传承中创新,在思考中筑新,用更多优秀作品推动祖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视协双新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