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高考“沁芳”引爆传统文化热潮

2022-06-13 09:35:00
来源:光明网
字号

  高考作文“沁芳”,《梦华录》“斗茶”,最近,古典文化热潮一波接着一波。

  “磨转春雷飞白雪,瓯倾锡水散凝酥。”电视剧里,刘亦菲跳着舞与“茶汤巷”掌柜斗茶的绝妙身姿惊艳了网友,没点儿文化,古装偶像剧也看不尽兴了。看宋人点茶,点茶成画,水幻丹青,茶碗中点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风雅的“茶百戏”技术含量十足,如今还是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下,青绿山水、精致生活,宋文化引领“宋潮”,传统文化的延展性,让不同群体文化共振。

  高考全国甲卷作文,许多人看了“瑟瑟发抖”,但社交媒体上的“红楼”话题绵延不绝。作为高考“热门题库”,《红楼梦》在入列高中教育阶段整本阅读书目之后,其重要性再次得到彰显。据统计,在2004年至2021年的18年中,以《红楼梦》为高考语文测试内容的省市至少有8个,题数有40个之多。

  比如2019年,北京语文高考试卷以微作文的形式出现,让学生们写一篇分析《红楼梦》主角林黛玉的微作文。2020年,北京语文高考试卷中出现关于晴雯的判词的考题。2021年北京语文高考卷考查了“元妃省亲”的情节。江苏省历年高考也十多次出现过“红楼”考题。2016年,曾以简答题考过《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两处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今年全国甲卷有关《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是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题为‘泻玉’;还是用贾宝玉题的“沁芳”?

  一种解读方法是,原文三种题名构成了艺术的差异性、多元性问题,有人说“翼然”“泄玉”“沁芳”对应直接移用(拿来主义)、借鉴化用(改良)和情景独创(创新)三种方式。孰优孰劣,有人说,只要用得好,也难分孰优孰劣。比如晏几道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就是从五代诗人处拿来,一字未改也用得浑然天成。

  这考的还是作文吗?有网友调侃,曹雪芹来了都得复读!对题目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对经典名著《红楼梦》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但《红楼梦》本身“门槛”不低,“沁芳”相当慢热。就“题匾”而言,不仅带着情感功能,古人推崇的“沁芳”更有其美学意蕴。依照今人审美,有人觉得“泄玉”好,“沁芳”俗气,但作为元妃的省亲别墅,皇家的行宫,不可能用“泻”这种带亵渎意味,还代表走下坡路的字眼。

  关于“沁芳”到底好在何处,于中国语言的锤炼、琢磨和体味中,体现文化底蕴。“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花与水的相连,是人们对于良辰美景、美好人生容易逝去的感怀。贯穿整个园子的一条命脉就叫沁芳溪,溪上有桥,桥上有亭。沁芳亭是大观园的水源之处,一泓清泉沁润着大观园中的群芳。沁芳亭桥不仅是《红楼梦》中大观园里的实体性建筑,更具有虚拟的情感空间。黛玉在这里以一阙《葬花吟》,对着落花和流水,发泄心中苦闷,寄托了无限的愁绪。大观园女儿的悲欢离合,离散的泪水,仿佛这“沁芳”之水,终究流逝。

  说不尽的红楼。对中国人来说,从文本到影视,到各种学说、二创短视频,其早就是一门“显学”,深入中国人社会生活和精神层面。所以,读《红楼梦》,当然不只是为了高考。功利心之外,更追求文学经典的美育功能。即便不喜八股文的宝玉,在文学艺术方面也颇有才情和天赋。

  《红楼梦》博大精深、立意深邃,堪称一本读不尽的“一生之书”。前有“黛玉体”火了,后有“林妹妹”陈晓旭与北大学生交流的旧视频刷屏。当被问及,“你怎么理解林黛玉和《红楼梦》?”陈晓旭说,“《红楼梦》也可以说是一部佛经,写出了人生的苦、空、无常。”她不同意高鹗对后四十回的处理,认为黛玉是“看破”之人,她的一生是来“酬愿”的。心愿了后,她带着解脱的心情离开。把《红楼梦》融进血液,对所饰演角色拥有这般彻悟的理解,传奇陈晓旭也被网友引为黛玉的“知音”。

  高考题目抛砖引玉,引发大家探索这座林深水茂的宝山的兴趣。红楼文化基因传承、经典名著阅读也要有一定章法,比如孩子学习就可以先从红楼美食、古典建筑等传统文化入手,分而食之、管窥见豹、常读常新。学者莫砺锋说,再读少时读的那些古典诗词名篇,曾经惊鸿一瞥的审美感动涌上心头,恰如陆游所说“青灯有味似儿时”的幸福晚境。高考作文引爆传统文化热潮,既需要年轻人亲近经典,也要对文学经典进行全新解读,恰如源头活水“沁芳”,源远流长。(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