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丰富提升儿童剧创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2022-08-25 08:37:00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亲子音乐剧《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剧照。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中国儿童戏剧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儿童戏剧节,是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于2011年创办的。近日,第十一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举办。25家剧院的45台优秀剧目在北京、常州、嘉兴、固安、成都接连上演,让孩子们在剧场里感受艺术的力量。如何创作更多符合大众期待的儿童剧,让更多孩子爱看戏、看好戏,是创作者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儿童剧既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又要满足寓教于乐的诉求,让孩子在接受艺术陶冶之时,培养健全的人格。近些年,儿童剧创作受到更多关注,品类与品质得以丰富和提升。

  线上+线下扩大受众群

  儿童剧不可“儿戏”,儿童剧的创作也非“小儿科”。优秀的儿童剧会受到孩子和家长的共同欢迎。给孩子看的作品,要找到符合孩子心理特点和审美接受习惯的表达方式。对主题的认知高度、艺术手法的娴熟运用和对儿童的深入了解,三者缺一不可。

  作为中国儿童戏剧史上颇具影响力的3部作品,《马兰花》《报童》《以革命的名义》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当年,同名戏剧电影的传播力令它们飞出剧场、飞向千家万户,在几代人心中留下了歌颂勤劳善良的口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在此次经典复排作品《马兰花》和《报童》的演出现场,一家三代观众同看演出的动人场景屡次出现,戏剧种子在他们心中生了根、开了花、结了果。

  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的知识视野更为广阔,接受信息的渠道、形式和类别更为多元。儿童剧创作如果仅停留在编个童话故事、讲个简单道理的层面,已满足不了青少年受众的精神需求。对多元题材的开拓探索、从不同类型中采撷新意,已成为儿童剧创作的一个发展趋势。近年来,创作者从思维观念、主题表达、舞台表现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开掘儿童剧题材的广度与深度。比如,传统文化题材儿童剧《三个和尚》,现实题材儿童剧《木又寸》《山羊不吃天堂草》《时间森林》,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剧《红缨》《火光中的繁星》《送不出去的情报》等。未来,如果这些作品也能插上电影电视或网络文艺的翅膀,相信它们会影响更多孩子,成为他们童年记忆的一部分。

  让更多孩子看儿童剧、喜欢儿童剧,是创作者共同的心愿。多年来,不少儿童剧院团坚持公益性演出。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为例,我们常到各地进行公益性演出,但离开时仍心存遗憾。因为即使在学校操场上演出,一天演2场,连续演3天,每次也只能满足一个县几所学校的观看需求。

  因此,创作者不仅要在题材与主题的开掘中走向纵深,更要注重利用新的传播手段,让儿童剧的受众覆盖面更为广泛。近年来,线上直播和线上展演的探索持续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引人注目。这两届中国儿童戏剧节连续举办“线上优秀儿童剧展演”,去年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今年则以“新时代现实题材”为主题,每一场线上演播覆盖的观众,少则上万,多则百万,不少没有机会走进剧场的孩子通过这种方式欣赏儿童剧。今年的“线上优秀儿童剧展演”剧目,既有反映青少年现实生活的儿童剧《小贝的书柜》《那山有片粉色的云》《和你一起长大》等,也有适合低年龄小观众观看的亲子音乐剧《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还有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剧《长征路上的少年军》《铁道小飞虎》等。这些作品不仅让小观众通过戏剧看到外面的世界,更通过戏剧种下信仰的种子、艺术的种子。

  注重儿童欣赏特点

  儿童剧市场蕴藏着巨大潜力,优质的原创剧目始终是市场刚需。近年来,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优质儿童剧接连涌现。这些作品思想立意不断深化,更加注重用艺术形象“说话”,儿童的欣赏特点以及戏剧的独特语汇愈发凸显。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送不出去的情报》,塑造出了既顶天立地又充满温情的杨靖宇将军。剧中,杨靖宇在危难之时,派队伍中年纪最小的战士离开部队运送情报,目的是让这个孩子能够活下来,因为“你是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是我们无怨无悔牺牲的理由”。在这个“谜底”揭晓前,勇敢的抗联小战士与怯懦的敌人间峰回路转的戏剧冲突,令现场的小观众全神贯注也全情投入。全剧最后,抗联小战士在得知杨靖宇牺牲的消息后,理解了这份情报背后寄托的爱与希望,他擦干眼泪,再次奔赴战场。全剧没有说教的台词,却令小观众们情不自禁地生发这样的观后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杨靖宇将军和抗联战士们真伟大!”

  传统文化题材儿童剧《三个和尚》,相继收到世界各类重要儿童戏剧节邀请,5年内走遍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部戏将中国人熟悉的寓言故事,讲得温暖明媚、包容大方,在现代审美和戏剧思维中,巧妙融入了中国功夫、戏曲等大量充满美感的中国文化元素。该剧世界巡演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观众的欢迎。每当演出结束,剧场内外都会有不同肤色的小观众们学说中国话、学说这部戏的台词。每到此时,我们都会意识到,在这些孩子的心里,这部剧让他们拥有了对一个遥远国度的印象与向往。儿童剧可以成为友谊的种子,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中国文化的种子。

  作为儿童剧创作者,我们要真正走进孩子中间,站在他们的视角,倾听他们的心声,用更丰富、更具想象力的艺术呈现方式,创作出走进他们内心的作品。

  (作者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

  版式设计:赵偲汝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