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二十四节气之大雪:万物闭藏入仲冬
大雪:万物闭藏入仲冬(解码二十四节气)
岁月无声,节气轮转。小雪过后15日即迎来大雪。节气之名,直言气候变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雪重压枝、道路积雪的情况时有发生,正如白居易《夜雪》中所写:“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描绘了临安(今浙江杭州)城内王公贵戚雪后玩乐的情景,“后苑进大小雪狮儿,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又用金盆盛着雪雕的诸般玩意儿拿到室内赏玩,别有一番趣味。
北方有“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的谚语,说的是大雪时节天寒地坼、昼短夜长,百姓家一日赶着做三餐饭,几乎没有歇息。大雪之后便进入仲冬,万物闭藏,古人以仲冬之月为“畅月”,“畅”是充盈的意思,此时万物当充实于内而不发动于外。《礼记·月令》记载周天子命有司云:“土事毋作,慎毋发盖,毋发室屋及起大众,以固而闭。”凡是有关土地之事,不得兴作;凡有盖罩覆之所及房屋宫室皆不得掀开顶盖,也不可兴师动众,以此来稳固阳气。古人的“闭藏”观点在民间逐渐发展为“猫冬”习俗。山东一带乡村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碌碡是一种重型石质农具,常用来碾稻谷、碾面或平整土地。冬日乡间北风刺骨,人们用碌碡顶住门,猫在炕上喝着暖暖的红黏粥,以御寒气。红黏粥便是小米红薯粥,小米滋阴养血、暖胃安眠,红薯味甘性平、健脾胃,两者合一有益身体,当地人称“喝了红黏粥,胜过吃鸡狗”。
江南一带讲究“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前后,气温急剧下降,正是腌制各类肉食的好时机。到了出太阳的日子,朝阳的屋檐下,可以见到家家户户晾晒的腌货,正是“未曾过年,先肥屋檐”。腌有两种,一种拿盐腌,叫“盐货”,比如腊鸡、腊肉等;一种用酱油浸,叫“酱货”,比如酱肉、酱鸭、酱鹌鹑、酱鱼干等。这当中的“魁首”当属酱鸭,杭州人有句俗话叫“无酱鸭不过年”。清代杭州酱鸭名气颇大。清人洪如嵩补辑《杭俗遗风》记载,“酱鸭一味,以杭城绍酒店所制者为佳”,各个酒肆自制酱鸭,多达数百只,一过冬至就销售一空,除了杭城居民,还有不少外地人来购买。人们把酱鸭作为送礼佳品,民间俗语说“你有掼地西北风,我有陈酒酱鸭送”。说到酱鸭的吃法,最地道的还是蒸。鲁迅1935年给母亲的回信中写道:“小包一个,今天收到了。酱鸭酱肉,略起白花,蒸过之后,味仍不坏……”蒸酱鸭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是冬日里绝佳的下酒菜。
食肉御寒之俗各地都有,内蒙古包头地区有“小雪杀猪,大雪宰羊”的民谚,大雪时节食用羊肉补充元气,增加御寒能力。杀猪宰羊时,亲朋好友、街坊邻里齐来帮忙。东家用酸菜、粉条、沙土豆等炖上一锅烩菜,称为“民族团结饭”,邀请四邻八舍一同聚餐,寓意团结和睦、生活红火。
北方很多地区,大雪有吃饴糖的习俗。卖饴糖的小贩手持铴锣游走于街头巷尾,手中铴锣一响,孩子们便蜂拥而至,盼望着吃上一口甜蜜蜜的饴糖。
仲冬之月天寒地冻,“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元稹《咏廿四气诗·大雪十一月节》),入目一片萧索。但此时亦是阳气萌动的开始,万物蓄势,为春天的勃发积聚能量。
(袁瑾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