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真善美爱“牛”纵横

2023-03-23 13:54:00
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

真善美爱“牛”纵横

——吕国英《中国牛文化千字文》赏析

白恒昌

  “‘气墨灵象’艺术论”创立者、著名学者、文艺批评家吕国英先生,凭借深厚的国学底蕴和执着的艺术追求,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精神,匠心独运打造了一部五言诗体的《中国牛文化千字文》。这是一部继雅开新之力作,也是一项重量级高歌真善美爱、弘扬传统经典之文化工程。

  中国书协副主席 张继 书《中国牛文化千字文》(长卷之诗词歌赋篇)

  “牛本善、性温讷,立岿然、憨率真,行任重、志笃远。忠诚、开拓,勤劳、奉献,淳朴、寡欲,担当、尽瘁”。纵览古今,炎黄子民,无不敬仰、无不赞颂、无不崇尚。历代古圣先贤、文人墨客、巨匠大师,或以诗歌的芬芳,或以翰墨的神韵,或以丹青的精妙,或以金石的斑斓,或以陶瓷的精美,抒发情之所牵,寄予感之所怀,中华“牛魂”早已融化为人们精神的追求与心灵的温润。

  著名书法家 卢中南 书《中国牛文化千字文》(通佛牧心篇)

  这篇诗作从牛的本源、图腾、祈福、农耕、尚武、美艺、传说、姓氏、禅宗、存象、歌赋以及公义担当、名人尚喻、互化真谛等各个时期、各个领域,以不同视角、不同层面,以十五个章节二百句的五言律诗,对牛的品性、精神与灵魂的内涵、意蕴,作了博大深邃的文字凝练和生动精彩的艺术概括;再以二百句,每句十字,计二千字作了色韵古雅、掌故淹通的诠释。通篇韵律悠扬、意境盎然,字宫句商、遒劲恢弘。吟咏之间,则吐纳珠玑之声,震古烁今,激荡心灵;眉睫之前,则舒卷风云之色,清逸悦目,启迪心智。这篇诗释合壁、释诗双绝的作品,堪称一部“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的鸿篇巨制。

  著名书法家 张坤山 书《中国牛文化千字文》(为战戎武篇)

  古往今来,创作千字文的代不乏人,而能流传下来的旷世之作,已不多见。最为著名的当属千字文的首创者——南北朝梁代的散骑侍郎周兴嗣的《韵王羲之千字文》。据载,梁武帝令殷铁石在王羲之所书碑文中,拓下不重复的千字以供皇子们学书。但由于字字孤立,互不联属,不好记忆,更难上口,故而召来周兴嗣嘱道:“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只用了一个晚上就编成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千字文》进呈武帝,而自己的胡须和头发一夜之间也变白了。周兴嗣的《千字文》作为最重要的启蒙识字读本,流行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

  著名书法家 陈光池 书《中国牛文化千字文》(长卷局部)

  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张继出生于周侍郎的近邻,深受这方水土文脉的影响和先辈乡贤的熏沐,苦心孤诣积数年之力,以五千年书画发展的历史为主题,创作了《中国书画千字文》,向世界展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

  大凡千字文多以四字句为诗体。文养厚积、学识渊博的吕国英,为了艺术攀援至高、行进致远,从不循规蹈矩,勇于继雅开新,乐于辟径尝试,心裁独出地创作了可与周兴嗣、张继相媲美的五言体的《中国牛文化千字文》这部扛鼎之作,可敬可佩!

  著名书法家 龙开胜 书《中国牛文化千字文》(农耕社稷篇)

  由五字句所构成的五言律诗,源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五言律诗有着严格的押韵要求,写好已属不易。而吕国英将一千个独有汉字,围绕牛文化这一个中心内容,一韵到底,不杂他韵,写成不允许有重字的千字文,实属大难。再者,全诗每一章节甚或每一句都承转自如,既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构思精缜,体合五律,更是难上加难。吕国英以其天才艺术家的灵性和执着,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了这部精品,实现了千字文的新突破,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构建了一座时代丰碑!

  这篇独具神韵、卓然不凡的扛鼎诗作,一经刊发,便被海内外众多传媒、各大重点门户网站转载,成为网红作品,不仅震惊了中国文坛诗坛,也令无数书法家所赞叹。目前,已有百余名书法名家,分别用篆隶楷行草等不同书体对《中国牛文化千字文》进行醉心书写创作,并以分卷、长卷、手卷等艺术形式呈现,诗与书的珠联璧合,将中国的“牛文化”与书法艺术推向新的境界。

  著名书法家 杨明臣 书《中国牛文化千字文》(典故传说篇)

  《中国牛文化千字文》透古通今、鉴古喻今。可谓是诗亦是史,誉之“诗史”足以当之。吕国英在创作之时,纵览万古,雄视千秋,可以说是一部用韵文写成的牛文化的史诗。如起首“相牵共倚篇”:“冥宇浑洪荒,万类竞由自。苍莽行庞物,体硕犄锐利。根名称原牛,源于古鹿支。成科漫岁月,像猿演进期。踪迹遍亚欧,天竺遥迁徙。先祖穿鼻息,擒其兆祥吉。手棬牵拽始,共同创世纪。易经矗坤象,生肖列丑时。”对牛的进化演变以及人与牛的相牵共倚进行了诗意化的表述,引领人们沿着时间之河溯流而上寻根探源,穿越时空去造访远古的遗存,攀援精神的圣地。又如“及战尚武篇”,则以“及武镌春秋,屡试不爽矣。勇携田单火,横扫燕阵旗。如契弦犒师,退兵解郑急。乔装丞相谋,新野阿瞒泣。趟雷闯租区,联军遭痛击。配红改前冲,庐陵即夜赤”历述了自春秋以来历代以牛谋武入战的代表人物及战况,还把当代红军解放吉安时以牛阵攻破敌城之战作了描述,如猎猎秋风扑面,似远古遗响耳畔!这些都让读者透过凝练简约的文字,仿佛看到了一头头披挂盔甲的战牛,像一个个力拔千钧的“侠士”,为正义慷慨悲歌、视死如归。

  著名书法家 张维忠 书《中国牛文化千字文》(长卷之诗词歌赋篇)

  该文还是一部汇通诸艺,涵纳古今,闪烁着华夏文明奇光异彩的杰作。中华民族历来都有崇拜信奉图腾的习俗,图腾与氏族的亲缘关系常常通过氏族起源神话体现出来。诗作“图腾崇拜篇”就用了七句加以表之:“神异因族落,混沌宗教式。炎部置图腾,躯上冠怪级……哈尼索养育,选择悼母日。布依冀赐福,头角镇宅器”。远古时代,牛既是神灵,又是祭神的供品;《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讲祭神与征战同样重要,祭祀的供品就是牛。释学中,更是把佛喻为“牛中之王”,还以牛车借喻成佛之道。在中国流行广泛的禅宗《牧牛图颂》,传扬千古,常被禅师们作为心身修行之妙;牛与禅宗的殊胜因缘,故在“通佛牧心篇”中作了描述。再如“爱敬祈福篇”,首言“爱敬崇延伸,九州效风气”强调由对牛的崇拜延伸为爱牛敬牛,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风气;“仡佬酒宴寿,朴茫掬初粒”则是通过两个民族对牛从生与死的角度分别给予俸禄祈祷、至高葬礼的描述,更加凸显了对牛的爱敬。对于农耕社稷,既强调农耕作为帝王治权之道,事关江山稳固民生温饱,也对周朝鞭打春牛活动、秦国设立牛耕专职官史、汉武帝推行新农耕制度等大加赞赏。对于雕造美艺,则从古老的岩雕、烧制、浇铸、铜器、玉刻牛画牛饰以及近现代的鎏金珐琅陶瓷玉石工艺等方面作了确当评价,如云“制艺追狩猎,洞刻至早际。雕岩烧陶形,均在艰磨砺”“铁浇超巨尊,盛朝景统志”“鎏珐瓷琼木,清琢愈细腻”,其构思,其画面,意境幽远!其节律,其语言,精练允当!

  著名书法家 谢少承 书《中国牛文化千字文》(公义担当篇)

  胸中有笔墨风云。从这篇诗作的整体看,不仅文采斐然、博大宏阔、意蕴深厚,而且还饱蘸热枕、遒劲诙谐的将古圣先贤们所积累、所凝聚的牛文化精华,以超乎常人的诗才与高度概括的能力,反复提炼剪裁,千斟万酌,诗情画意般地将其一一驱遣于笔端,变化于腕下,使读者在表象的静态与内在蕴含灵动的动态中,去感受那种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崇尚,不啻是一部“牛文化”的诸子百家。比如“驻画存象篇”,作者精选了唐代的韩滉、戴嵩,宋代的阎次平,明朝的郭诩、清朝的石涛以及现代的徐悲鸿、吴作人等七位主要画派的丹青大师及其牛象绘卷瑰宝,给读者了解中国牛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并以清逸荡漾之气和神光离合的意境,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在“诗词歌赋篇”里,作者还遴选出千百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李白、王安石、陆游、孔平仲、梅尧臣、李家明、袁枚等几位古圣先贤,咏牛、吟牛、赞牛、题牛等著名的诗词歌赋,加以赞颂,不仅瞻顾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魂,对后人也是莫大的激励。如能沉浸在这篇大手笔的诗作中,当是一顿文化大餐的享受和滋养。这样的诗作,由于生命的根须深植于传统的沃土之内,饱吸于史学的养料之中,因而茁绽和盛开出雄奇瑰丽的花朵。品之犹如饮甘泉、食珍馐,吮吸丰富营养,滋润精神世界。

  著名书法家 田永庆 书《中国牛文化千字文》(驻画存象篇)

  精练使诗作所拓展的巨大的诗性张力、信息容量和情感空间,是其他文学样式无法比拟的。这篇以炼字炼句见长的诗作,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都充溢着一种博大恢宏、奇恣纵肆的激情与张力。全诗叙事简约、层次分明。起、承、转、合,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不仅笔墨酣畅、跳跃奔放,而且用典精审、比拟切当,处处奇情异彩。比如“典故传说篇”中“轩辕战蚩尤,哞韵催征奇。虞舜疼黑黄,抽打声簸箕。夏禹治洚患,倾命断峡壁。楚屈予灵智,空缆驭归秭……”一句一典、一人一事,文字隽永、语言精湛。又如“入姓广布篇”短短十个句子,就把牛姓的起源、演变、分布等讲得明明白白。再如“功卓伟勋篇”,作者以深挚的情思和舒放的笔墨,展现了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任劳负重、甘为俯首的牛所奉献的卓越功勋,读着这些慷慨跌宕的诗句,无不感荡于怀!

  著名书法家 卿建中 书《中国牛文化千字文》(长卷之通佛牧心篇)

  好诗所给予读者的必将是艺术的享受或感染。综观全诗,十五个章节,每个章节都用一个主旨将诸个意象巧妙地熔铸、组合,营造出一个和谐统一的艺术意境。每段诗句、每个意象又是一个特写的镜头,而在有声有色的镜头转换之间,一幅幅生动凝练的画卷,一幕幕壮阔历史的瞬间,一组组亲切鲜活的人物形象,呼之而出,跃然纸上。透过这些自然而别致的意象组合,还热情地歌颂了公义担当、自喻尚牛的圣人、伟人、英杰、名家。比如,第十一篇中“沐紫老聃乘,函关撰殊极。广儒孔丘卧,陬迢论语积”讲的是道家先祖老子沐浴着紫气,由东向西行至函谷关时所著的《道德经》;孔圣人乘坐一架牛车讲授传播儒学,并在周游列国中厚积了《论语》;“西京刘邦决,张良垦计议”说刘邦何以决定在长安定都,是因为张良献策这里适合饲养耕牛并适宜农耕。再如,第十二篇中“主席嘱躬民,总理拍其指”毛泽东曾嘱咐为官就要做人民的牛,周恩来称自己就是一头牛;还有“鲁迅言吃草,裕禄料房挤”“可染立堂号,瑗望走畴泥”等等,讴歌了鲁迅食草甘为孺子牛,颂扬了焦裕禄下乡常常挤在饲养牛的棚子里休息,赞美李可染师牛堂如耕画坛,敬慕臧克家不待扬鞭自奋蹄。

  著名书法家 董世杰 书《中国牛文化千字文》(图腾崇拜篇)

  结尾“互化真谛”篇达到高潮,句句訇然震响,字字余音绕梁。赋予了牛精神一种海涵山负的厚重感与贯穿古今的时空意识,以及直切当下的时代情怀:“苍颉慧造件,互化方真谛。信笃负寡实,大德凝珠玑。未来面无界,须臾举范习。中华正复兴,入性吾辈亟。”这是深深刻在中国人骨髓里面的文化基因。它倡导和鼓舞人们在领悟牛精神的真谛中,把诚信、笃定、任重、实干、寡欲化为鞭策与信心、勇气和力量,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荡东风,不忘初心,奋斗不止,勤耕不缀,向着充满希望和幸福的明天奋蹄奔发!

  著名书法家 颜振卿 书《中国牛文化千字文》(农耕社稷篇)

  吕国英是一位有着很高艺术造诣的学者、作家、艺术评论家,创作了多部专著,建构了多篇原创立论,提出了诸多美学新命题、新范畴,为世人所激赏。他以艺术评论家的独特视角,以眺瞻艺术远方的新境界,用散文的灵动、杂文的犀利、论文的严谨,潜心探寻攀登艺术高峰的原力,创立“气墨灵象”艺术论,提出:“气墨”是“墨”的未来、“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且互为形式内容、美是“气墨灵象”、“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性规律等诸多新立论、新观点,构建全新的文艺理论体系。其深邃的思想、非凡的智慧、透辟的见解、广博的学识,随着精湛的语言文字汩汩流入读者心田,为艺术的远方与未来编织了一袭至美审美的曼妙珠帘,描绘了一幅美之极致的远景近照。

  著名书法家 程连凯 书《中国牛文化千字文》(图腾崇拜篇)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吕国英的《中国牛文化千字文》,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幽远,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弘扬中华传统价值,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是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想成果,具有无比的思想魅力、语言魅力、艺术魅力,无愧于新时代最具中华魂的牛文化!

  著名书法家 丁嘉耕 书《中国牛文化千字文》(长卷局部)

附《中国牛文化千字文》

中国牛文化千字文

(简释版)

吕国英

相牵共倚篇

冥宇浑洪荒,远在宇宙冥茫混沌时期,

万类竞由自。万类生物自由自在生息。

苍莽行庞物,天地苍茫行走庞然大物,

体硕犄锐利。体型魁硕力大抵角锐利。

根名称原牛,此类动物最早称为原牛,

源于古鹿支。源自远古鹿类一个支系。

成科漫岁月,成牛科动物历经百万载,

像猿演进期。犹如类人猿漫长进化史。

踪迹遍亚欧,生息踪迹遍及亚欧大陆,

天竺遥迁徙。华夏原牛自古印度迁徙。

先祖穿鼻息,先祖将草绳穿入牛鼻子,

擒其兆祥吉。擒获成功兆示大吉大利。

手棬牵拽始,人与牛经草绳牵在一起,

共同创世纪。相倚互牵开始共创世纪。

易经矗坤象,易经将之立为地坤之象,

生肖列丑时。十二生肖中位列于丑时。

图腾崇拜篇

神异因族落,视牛神异源自古老氏族,

混沌宗教式。成为最原始的宗教形式。

炎部置图腾,炎帝部落制作图腾形象,

躯上冠怪级。人身躯体冠以牛之首级。

嬴建怒特祠,大秦嬴皇设立神牛祠堂,

视王祷佑汲。为祈福保佑视神灵祭祀。

雪域擎斯巴,雪域民族敬畏万物之源,

供膜镶屋脊。供奉膜拜头骨镶嵌屋脊。

云彝铭恩泽,云南牛姓彝族铭记牛恩,

食驮全禁忌。禁忌宰杀食用驮载坐骑。

哈尼萦养育,哈尼族流传牛创世神话,

选择悼母日。念牛养育恩选在祭母日。

布依冀赐福,布依族人希冀神牛赐福,

头角镇宅器。以牛头角作为镇宅神器。

爱敬祈福篇

爱敬崇延伸,牛崇拜延伸为爱敬之情,

九州效风气。九州大地传承崇尚风气。

龙裔承拜俗,汉裔承袭远祖祭祀风俗,

瑶族喂彩米。瑶族五色糯米祠喂福祈。

壮乡庆歇节,壮族民众为其设歇息日,

纳罕洗澡给。纳西每年两次为之沐浴,

仡佬酒宴寿,仡佬族杀禽摆宴祝长寿,

朴茫掬初粒。德昂族收新米先为其掬。

毕兹葬仰坡,土家族将逝牛葬于高坡,

黎庄藏魂石。黎族为之皆备藏灵魂石。

农耕社稷篇

虑耕君权道,农耕作为帝王治国之道,

江山又社稷。事关江山稳固民生大计。

周肇摇墒鞭,周朝始制鞭打春牛仪规,

耒耜变铧地。木制耕耜换成铁犁铧地。

诸侯比强富,战国时期论之谁更强盛,

袤畦察四蹄。广袤原野巡视察看牛蹄。

秦编专吏辖,秦国设立牛耕专职官吏,

详律备惩励。制定详细饲牛奖惩政律。

汉推轮休法,汉武帝推行新农耕制度,

赵过发耦犁。创制更高效率耦犁耕具。

唐降规仪繁,唐至明清涉牛规仪繁多,

颁章胥顺祈。惠饲广耕禁宰为国重律。

为战戎武篇

及武镌春秋,以牛谋武入战始自春秋,

屡试不爽矣。历代时有用之均建功绩。

勇携田单火,齐名将田单大摆火牛阵,

横扫燕阵旗。燕军惊慌失措四处逃逸。

如契弦犒师,郑商弦高以牛犒赏秦军,

退兵解郑急。秦将惧郑有诈旋即班师。

乔装丞相谋,乔装于诸葛亮布阵妙算,

新野阿瞒泣。新野之战携火横冲曹军。

趟雷闯租区,听命义和团踏雷闯租界,

联军遭痛击。八国联军津门遭受重击。

配红攻前冲,红军解放吉安唤之首冲,

庐陵即夜赤。敌营大乱是夜改天换地。

雕造美艺篇

制艺追狩猎,涉牛制艺始于远古狩猎,

洞刻至早际。洞刻之见迄今最早痕迹。

雕岩烧陶形,岩雕与陶制之象形雕塑,

均在艰磨砺。为新石器时期杰作技艺。

铸样加纹路,浇铸塑形并刻精美纹饰,

灰基闪幽熠。商周青铜创制尽闪浑熠。

丽玉状貌佩,丽石美玉材质饰件之佩,

姬起贵胄靡。姬王起始引发贵胄风靡。

铜错珍稀贝,铜错金银材质珍稀之器,

群雄纷霸奕。春秋战国纷纷精湛创制。

铁浇超巨尊,重达数吨黄河镇水铁铸,

盛朝景统志。呈现强盛大唐一统之治。

鎏珐瓷琼木,鎏金珐琅陶瓷石玉木雕,

清琢愈细腻。清代雕制皆达典雅精致。

现今宏塑较,进入现当代多见巨形制,

鹏城载邑饰。深圳拓荒牛载入城标史。

典故传说篇

典故传说多,史书多载涉牛典故传说,

最美盼七夕。牛郎织女演绎最美故事。

轩辕战蚩尤,黄帝率族大战蚩尤部落,

哞韵催征奇。久攻不决吹牛角以披靡。

虞舜疼黑黄,虞舜帝心痛黑黄俩耕牛,

抽打声簸箕。驾驭仅鞭专置牛后簸箕。

夏禹治洚患,夏朝大禹治理洪水之患,

倾命断峡壁。应召倾命撞断阻洚峡壁。

楚屈予灵智,楚国诗人屈原予之灵智,

空缆驭归秭。故里秭归农耕皆无绳驭。

宁戚叩而歌,战国宁戚寻机叩角而歌,

齐桓刮目识。齐桓公拜为相国重才识。

丙卿忧国祚,西汉丞相丙吉忧患国运,

下步问喘疾。巡视中遇牛喘趋身问疾。

元璋充咕饥,朱元璋儿时炙官牛充饥,

帝幻滋此嬉。号令嬉戏却是帝梦源起。

入姓广布篇

取姓商末年,以牛取姓远自商代末年,

究端微子启。始祖是纣王朝的微子启。

纣灭扶爵封,纣灭周起封微宋国之王,

庶萌俱获氏。子民感恩德政随其姓氏。

后分三疆垠,战国后期遭齐楚魏瓜分,

众散伴移逸。宋国庶民四面八方遍逸。

还见与官僚,史载又说牛姓或取官位,

镐丰职皇饲。西周设牛官吏专司皇饲。

也探出尞改,尚存说牛姓由尞者复改,

弘金叶记忆。隋魏牛氏弘金清晰载记。

通佛牧心篇

佛假从洛都,东汉佛入中土通假牛王,

顿悟践禅思。儒道释三融合建构禅思。

修行似牧之,净心修性犹如驯牧演进,

圆满闻阇梨。诸多高僧获禅悟慧桃李。

廓庵普明宋,宋代有廓庵普明俩禅师,

庭迟胡梦继。明清胡与梦者随步而继。

皆著版颂录,皆著牧牛图颂经典传世,

调本得觉析。成为后人调心开悟之依。

和念逾内外,积极响应者遍及海内外,

渐速隆趋势。成为时之牧性参悟趋势。

驻画存象篇

史乱着绘卷,中唐牛形绘画写入纸绢,

近以丹青离。此后丹青名家墨彩各异。

韩滉描娴熟,唐韩滉五牛图描法娴熟,

线粗阔彰肌。简粗线条彰显健硕肌体。

戴嵩赢学技,学生戴嵩远超为师技法,

泼表犟牾戏。精于泼墨表现抵牾嬉戏。

次平妙能工,宋阎次平承家学善工妙,

僻壤赏闲憩。醉描牧之图择笔荒闲处。

郭诩恣情挥,明郭诩绘之恣情于精练,

潇洒寻意趣。于洒脱挥写中尤求味趣。

苦瓜遇知音,清石涛孤寂挥写拟知音,

画境吐心秘。酣畅笔墨倾吐象外心绪。

悲鸿童幼引,徐悲鸿年少时常牧于嬉,

淡墨喜甜蜜。淡墨之笔多呈往境追忆。

吴公欣奔牦,吴作人喜绘雪域奔牦象,

绝尘逐湛寂。绝尘笔墨竞与高原湛寂。

公义担当篇

赴义溯太牢,赴公义可追溯帝王祭祀,

牺牲愿沛滴。当牺牲品祈天调风顺雨。

沐紫老聃乘,道祖老子沐紫气行坐骑,

函关撰殊极。函关著道德经纵论道思。

广儒孔丘卧,文圣孔子传儒学卧架车,

陬迢论语积。远行列国游说厚积论语。

或脱庖丁解,若不为厨工庖丁所肢解,

游刃余谁辑。何有游刃有余典之载辑。

西京刘邦决,刘邦矗汉缘何定都长安,

张良垦计议。张良献策适农耕宜国饲。

浆滴蜀守剑,血洒川主李冰利剑之下,

冤姑免再祭。蜀地少女再无祭江之虞。

跟随孝伯定,随步郑成功征尘复耕业,

交响宝岛畦。农耕欢歌再奏台湾田地。

名要尚喻篇

尚喻数英杰,古今皆有巨擘自喻崇尚,

牼者位首例。名牼仲尼弟子位列第一。

司翁谦轻毫,史父司马自谦九牛一毛,

杵臼孺儿骑。齐国君主景公任随儿骑。

主席嘱躬民,毛泽东嘱为官要做民牛,

总理拍其指。周恩来始终躬行自称之。

沫若抒兽尾,郭沫若倡之为兽中泰斗,

板桥咐婿礼。板桥嫁女嘱婿牵之迎娶。

鲁迅言吃草,鲁迅言食草甘为孺子牛,

裕禄料房挤。焦裕禄下乡常于饲屋挤。

饿叟寄砚耘,齐白石苦艺自喻耕砚牛,

舒舍贴切拟。老舍喻文牛墨砚耕纸笔。

可染立堂号,李可染画室立号师牛堂,

瑗望走畴泥。藏克家不待扬鞭自奋蹄。

诗词歌赋篇

诗话并词赋,咏之以明志赋之以抒怀,

历代文士事。古今文人墨客随悟其题。

拾遗惜高格,李白田园言怀以典喻格,

饮水净流觅。牵犊寻上游饮水清流觅。

介甫咏忠诚,王安石情注耕魂慨忠诚,

己没一毛利。主有千箱实自无一毛利。

彭城唱开拓,唐刘叉代之感言咏开拓,

劲岂曰终止。黄金如可种吾力终不止。

尧臣吟坚韧,北宋梅尧臣怜惜吟坚韧,

破领轭莫弃。朝出夜方归破领轭不弃。

毅父叹勤劳,宋孔平仲观禾熟叹功绩,

禾黍香百里。鸣泉谷登场禾黍香百里。

晞颜誉纯憨,元宋无涌情心绪喟纯憨,

茅绳柴扉系。牵绳系柴扉无人问非是。

务观吭担当,唐陆游激情放歌悟担当,

耄耋畊犹力。勿言老年迟八十耕犹力。

袁枚赞温讷,清袁枚感同身受赞温讷,

人间安稳倚。驮负老翁行人间安稳椅。

煜令鸣尽瘁,唐李家明数辉煌泣尽瘁,

枯刍斜阳谧。斜阳爵枯草反刍喘亦谧。

功卓伟勋篇

功卓静默然,文明演进虽功卓却静默,

伟勋钤要籍。伟勋殊绩如钤印载要籍。

通亁呈甲骨,呈甲骨作帝王通天使者,

结盟血耳执。献血耳成诸侯结盟介秘。

痘苗敌花疫,痘之苗敌天花清除病疫,

胆晶泻毒厉。结胆石成妙药解毒称奇。

为种松垄忙,与农松垄种植俯首苦耕,

果腹否畏炙。以身相许满足果腹之欲。

逢运任重远,任重笃行不知寂寞路遥,

悦娱奋死抵。予人愉悦又舍命相抵嬉。

适足将皮贡,应人适足不惜奉献毛皮,

润乳殚精沥。润乳众生唯有殚精竭虑。

互化真谛篇

仓颉慧造件,字圣仓颉智慧创造件字,

互化方真谛。人牛互化方为其中真谛。

信笃负寡实,忠诚笃定任重实干寡欲,

大德凝珠玑。至善之德是为精髓要义。

未来面无界,面对未来无界文化挑战,

须臾举范习。多元纷呈尤需举之范习。

中华正复兴,中华民族正值伟大复兴,

入性吾辈亟。入性灵化于行吾辈当亟。

(正文后缀部分为简略释文)

  作者简介

  白恒昌,作家,天津陆军预备役高炮师原政委,大校军衔。曾任某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某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著有《鹅湖矗魂》《香山流丹红叶浓》《凝望莲花之美》《不觉春意醉怡人》《悲壮狮子山》《迎着晨曦来送你》《春满红山口》等散文名篇,在海内外报刊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作品上百篇,多篇作品获军地奖项。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