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云祥瑞佑乡亲 赤湾辞沙祭妈祖
为妈祖“过生日”的香客络绎不绝。
妈祖庙前的祭台上摆满猪肉、水果、香油、鲜花等众多祭品。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潘 彦
在深圳赤湾天后宫,一年一度的妈祖“辞沙”庆典是当地的一大盛事。从明代开始,当地的地方官和民众都会在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后诞”这天在海滩上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将“太牢”(猪、牛、羊三牲)放在海边,祭祀完毕后再沉于海底;同时还伴有妈祖巡游和鼓乐戏曲等活动。日前本报记者在现场感受了一场“红云祥瑞佑乡亲 赤湾辞沙祭妈祖”的动人场景。
1金猪彩衣庆生辰
今年“妈祖诞”恰好是个晴朗的天气,早上起来已是红霞满天。当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南山区赤湾码头附近的天后宫时,庙门周围早已人山人海。由于当天是妈祖诞的“正日”,妈祖庙里外早已装饰一新。在天后宫正殿,工作人员早已为妈祖像穿上了红色的披风,把凤冠霞帔的妈祖衬托得更加端庄艳丽。为了庆祝妈祖诞辰,庙里还摆起了几百盏莲花长明灯,中途还不断有香客进来续添灯油,为自己和家人祈求幸福平安,场面十分温馨。
走出正殿,记者看到妈祖庙前的祭台上早已摆满了猪肉、水果、香油、鲜花等众多祭品。由于香客们来自不同的地域,给妈祖带来的祭品也呈现出强烈的地方色彩:潮汕地区的香客带来了粉果、艾叶粑、腐乳饼等潮州特产;东莞、顺德一带则有烤金猪、烧鸡、金塔、金堆等特色“贺礼”;而惠州和深圳本地人则喜欢带上福饼、香包、水果前来拜祭。据说,除了常用的食物外,潮汕地区还用面粉捏出鱼、虾、蟹、蚌等形态各异的“水族朝圣”三十盘在妈祖诞这天供妈祖“飨用”。
2众多香客远道而来
在天后宫的大鼎前,市民林先生点起三根硕大的朝天香,虔诚地向妈祖表达敬意;林先生的母亲则拿出乳猪、金塔、金包、彩衣等传统祭祀用品整齐地码放在一边。记者注意到,除了闪闪发光的金堆元宝,红色的彩衣上满是龙凤呈祥、祥云照日的图案,十分引人注目。林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潮州人,上世纪90年代初从老家来到蛇口一带做生意。家里一直有供奉妈祖的习俗,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和母亲一起来为妈祖“过生日”。除了进香以外,那些金堆和彩衣都是给妈祖准备的“礼物”,进香完毕后就会和母亲一起到旁边的香炉化掉,寓意妈祖娘娘生日有钱花、有新衣服穿。
记者了解到,每年妈祖诞辰,除了下沙、南头、渔二村、沙河村等深圳本地香客,还有很多从东莞、惠州、潮汕等地乘坐大巴赶来的阿公阿婆。一位陈姓阿婆告诉记者,自己和姐妹们都是从东莞赶来拜妈祖的,年年都带着祭品进香,已经坚持了几十年。做姑娘的时候就在妈祖庙里做义工,每逢妈祖诞前后都要忙足三天,尤其是妈祖诞的前一天晚上还要守岁到凌晨,好让虔诚的信徒给妈祖娘娘上头炷香。镇上很多人都是世代信奉妈祖,而赤湾妈祖庙很早就远近闻名,自己家先前几代人都到这里拜祭过。还有一些新派的年轻人带来时尚的生日蛋糕为妈祖“庆生”。从事创意文化产业的沈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第一次和朋友来参加妈祖诞活动,他认为妈祖不仅是人人敬仰的女神,更是一位英勇顽强、除恶济民的奇女子,他更愿意用“人”而并非“神”的眼光来欣赏这样的传奇女性。这次特意订做了大蛋糕来,就是希望藉此表达对妈祖的喜爱与敬意。
与此同时,记者在现场也看到了不少来自香港、澳门等地的香客,甚至还有几位金发碧眼的年轻人也兴致勃勃地参与了整个活动。在蛇口做生意的港商赵先生表示,赤湾天后宫过去一直是珠三角最大的妈祖庙,规模宏大烟火繁盛,祖辈过去每年都会从香港来到妈祖庙拜祭。当时不仅香港、澳门的香客众多,而且很多远在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华侨每年都会来赤湾参加妈祖诞的庆典活动,场面十分热闹。
3绵延五百年的辞沙盛典
天后宫博物馆的阮先生告诉记者,赤湾天后宫最早建于宋代,是由当地村民集资修建的。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在赤湾一带海域遇险,妈祖显灵逢凶化吉,郑和回朝后专门奏请朝廷在赤湾重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妈祖庙。后来历经明清两代,赤湾天后宫不断扩建,规模最大的时候成为占地900亩,99进山门的大型庙宇群。赤湾妈祖诞“辞沙”活动早在明代就开始了,清代更加鼎盛,一度成为广东乃至东南亚地区的一大盛事。
阮先生表示,根据史料记载,从明朝中期开始,赤湾妈祖庙的祭祀活动就带有官办色彩,主祭人将“太牢”先抬于大殿祭妈祖,然后移至沙滩;与此同时,近千艘在赤湾港停留的渔船爆竹齐鸣,彩旗招展,盛况空前。妈祖“辞沙”大典一般进行三天,设有俎猪祭祀、神像沾灵、恭请吉祥物、哄抢茨菇、纸船、扎鬼王、金塔、纸钱照天烧、携衣物拜妈祖、喝圣水求健康、摸龙床等多个活动,人们藉此表达对妈祖的喜爱和敬意,同时也祈求妈祖带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此后500年间,赤湾妈祖“辞沙”活动一直延绵不绝,直到文革时期妈祖庙被平毁。上世纪90年代赤湾妈祖庙重建后,由于填海原因,“辞沙”祭祀活动由沙滩移至宫庙,除不再将猪、牛、羊沉入海底以外,其他习俗一直保持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