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正在交出精彩答卷
【文化评析】
作者:张 焱
3596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亮相,64家分会场,108个国家和地区、2万名海外专业观众应邀参会采购,10多万种文化创意产业展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进行现场展示与交易,海外参展商数量和质量恢复至疫情前最好水平……
这一串闪亮的数字,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形象。跨越十九载的文博会,展会规模、观众数量、国际化程度不断攀升,是展示我国文化建设成就、文化创新成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全面展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最强舞台,更是彰显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平台。
在这里,动动手指,就可以为敦煌线稿上色;在这里,可以现场观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展现唐三彩烧制工艺,沉浸式体验壁画绘制过程;在这里,一秒穿越中国,一键成为画家……一个展览纵横古今,“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新路径,让文化体验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更加强劲。
文博会给年轻人带来更多的参与机会,甚至让他们直接挑起文化建设的重担。年轻人投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新潮、科技的“玩法”给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他们善于通过数字科技的新赋能、现代文明的新形态、文旅资源的新花样,让文博会更具科技范儿,更有国际性,也让文化表达更贴近年轻人。无怪乎有年轻观众评价,逛文博会就像拆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个惊喜是什么。
以前我们总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在,文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介质,而且是大大方方成为主角,熠熠生辉站在舞台的最中间。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大众的丰衣足食以及幸福安康,而幸福与否,文化是个重要指标。
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许,不仅包含物质生活、社会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升级文化供给,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不仅要在文化供给多样化上下功夫,满足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要在文化供给品质化上下功夫,努力打造高品质、接地气,能够陶冶心灵、引领时代的优秀作品,让人们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这两个层面上,文博会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文会友、博采众长的文博会,正在交出自己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