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聚焦信息化专家对《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公开质疑

2013-11-25 10:05:00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对于语言文字界辛苦10年的成果,信息化专家提出质疑。 赵春青绘 新华社发

  今年8月,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历时10年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以下简称《字表》)正式发布,这一成果被语文界称作“我国关于汉语规范字集大成的语言文字法规”。然而,《字表》增加的200多个字是当前国家强制标准里没有的,也是现在海量的电子设备和系统无法处理和表达的字符。尽管众多信息化专家在5年前就不断地对《字表》进行质疑,却终究没能挡住“被规范”的命运。

  一封有去无回的“质疑声明” 

  “没有用的,所谓征求意见只是走个过场。”说起这场信息化界的质疑,原中央民族大学计算机系教授许寿椿现在只有失望。

  时间回溯到2009年8月25日,正值教育部就《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社会意见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了一个研讨会。当天的与会者很多都是汉字信息化技术方面的资深专家,许寿椿也位列其中。

  “现在汉字普遍信息化了,我们看到的印刷汉字基本都出自计算机,所以最好别造新字,因为增加一个新字就得增加一个新编码。”针对《字表》新造的类推简化字,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立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虽然不是信息化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李敏生和汉字研究专家萧启宏也认为,《字表》应与上世纪60年代汉字简化思维一脉相承,这样做有中断汉字传承的危险。

  一场普普通通的研讨会,却成为信息化专家对语言文字界的公开质疑——他们担心《字表》如果正式发布,会给电子信息化处理带来大问题。

  “任意改革汉字,使两岸不能通用,国内外不能通用,古今不能通用。”“希望教育部收回《字表》,迅速组织专家学者,而不是只组织少数从事过和支持过文字改革工作的人,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和充分的论证。”会上,专家学者们共同签署了一封质疑声明,希望《字表》制定部门能够在征求意见期充分考虑信息化界的意见。

  然而几年时间过去了,当时在声明上签字的许寿椿和其他专家一样,始终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任何反馈。

  “最终还是通过了,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因为心里明白所谓的征求意见只是形式而已,意料之外是因为不敢相信这么多专家的意见真的被忽略了。”面对正式发布的《字表》,许寿椿百感交集。

[责任编辑:刘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