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的一生
在美国开阔眼界
1927年从光华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文凭后,周有光先后在光华大学附中、光华大学以及其他学校任教。1933年,他与张允和结婚并去日本,考入京都帝国大学。次年回国后,一面在光华大学教书,一面在江苏银行任职,待遇优厚。他思想“左倾”,参加了银行界的救国会小组,但思想并不激进。
1946年12月,进入新华银行工作的周有光受公司委派,去美国纽约工作。因为三项工作都不重,他在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选听了一些课。此外,他每天晚上到纽约公共图书馆看书、自修、研究问题到晚上十点钟闭馆之后才回家。在这里,周有光看了很多书,研究了很多问题。在他看来,美国图书馆的服务是给人方便,这是美国科技、经济发达的一个重要条件。
除此以外,他还安排了六个下午和晚上游览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它有六层楼,周有光一层楼要看一天。他吃完午饭立刻就去,一直看到六点钟。然后在自然博物馆里吃晚饭,接着再看一段时间再回家。这六天,使他对自然界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整个世界——包括中国,有一个印象。然后,他再选一些东西去看。这个自然博物馆不单是自然,它的自然是广义的,包括人类社会,包括人类历史。纽约的学生是经常到那里去,不仅是参观,而且在那里上课,有的还请专家来指导。这实际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这个地方使周有光念念不忘,觉得这是使人受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地方。
在美国时,周有光经常在假期中出去旅游。他旅游主要是看美国的经济建设。周有光旅游主要是通过铁路,美国的铁路几乎无所不在,没有一个县一个镇没有通铁路的。周有光发现,美国的铁路系统那么发达,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小公司建筑的,可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非常融洽。这是一种大规模的管理制度,中国没有这种经验。此外,他还研究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以及凯恩斯经济学。1949年回国后,他被安排在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教书,他就向学生讲解凯恩斯经济学,直到1952年院系调整。
1948年,在纽约的周有光被新华银行委派去伦敦去联系业务。周有光和张允和乘坐“伊丽莎白王后号”豪华游轮,经过三天三夜到达英国。之后又走访了法国和意大利,见识了当地共产主义政党的活动,当时正逢英国工党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等人提出“从摇篮到棺材”(from Cradle to Coffin)的“民主社会主义”,在这种宣传下,工党在英国连任两届,这种模式不同于苏联模式,后者也不承认他们是社会主义。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周有光就下了决心:不回美国了,回上海!
作为“世界公民”,周有光世界主义思想的形成绝非偶然。在《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一书中,早年在圣约翰大学的教育,以《汉语拼音方案》与国际接轨,晚年从世界看中国,有着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些,与他思想底色的形成,思想观念的开放,以及频繁出国对外部世界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世界历史、文化、宗教的认识、思考与研究及一百多年的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制定“汉语拼音方案”
1955年10月15日至23日由教育部和文改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周有光受邀与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是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央委员吴玉章为主任,胡愈之为副主任。这个机构,就是现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前身。经过胡愈之做工作,周有光同意改行到北京来做语言文字工作。
文改会成立之后,内部设立了第一、第二研究室。第一研究室研究拼音化,第二研究室研究汉字简化。周有光做第一研究室的主任,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研究制定“汉语拼音方案”(这里指的是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要研究“汉语拼音方案”,就要知道世界各国文字的情况。
为了要给中国文字研究拼音方案做参考,周有光研究世界各国的文字,并在《语文知识》杂志上不断发表研究各种不同文字类型的文章。后来编成一本小书,叫做《字母的故事》,简单地介绍字母的历史。周有光得出结论,还是拉丁字母最好。因为拉丁字母从技术角度来看,优点很多;从社会角度来看,它的社会性、流通性最强、最大。
当时,苏联在推行否定拉丁字母的“斯拉夫字母化”,周有光等人研究汉语拼音方案时,苏联的语言学专家来劝他们不要用拉丁字母。后来,又有苏联教育部一个副部长到北京,向陈毅副总理建议采用俄文字母,“中俄联盟”。陈毅告诉他,中国要跟东南亚联系,东南亚没有人认得俄文字母,所以用拉丁字母有推广、宣传的作用。
“汉语拼音方案”经过三年的时间,从多方面研究之后才定下来。到了1958年,这个修正草案就在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里面通过了,后来又成立一个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这是高一级的委员会,这个审定委员会也通过了。这样才拿出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正式公布。从1958年的秋天开始,汉语拼音在小学里开始推广。
1972年6月,有一位叫村野辰雄村的日本人来拜访周有光,他是日本三和银行的总裁。他告诉周有光,20年代,他就在日本搞罗马字运动,他退休之后准备全力以赴去搞罗马字运动,因此才来拜访。后来,日本“日本罗马字社”的文字改革团体中终身从事罗马字运动的教授桔田广国桔,花了三年时间,把周有光的《汉字改革概论》翻译成日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