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揭秘晚清国宝的命运:袁世凯曾想变卖大内瓷器

2017-04-14 09:45:00
来源:北京晚报
字号

原标题:国宝的命运 袁世凯提出变卖瓷器

  清末国家剧变之时,历代清王室收罗的珍宝也就成了各方觊觎之物。而袁世凯也不例外,他曾想卖掉宫内的瓷器换钱。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迟至10月12日才接到湖广总督瑞澂的电报,并于当日发布谕旨,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兵南下镇压。考虑到武汉三镇毗邻长江,又加派萨镇冰的海军和程允和的长江水师开赴武昌,由荫昌统一指挥。第二天,荫昌所带兵队从北京出发。与此同时,清廷下令掌管全国财政的度支部负责筹饷。

  武昌起义之时,清廷财政状况究竟如何?陆军大臣荫昌的一份手谕透露了秘密。出发前,荫昌先去拜会度支大臣载泽。很明显,商谈的结果让荫昌十分失望。10月17日,荫昌给下属写了一份手谕,说现在国库的存银只有数百万两,但他估计,要想平定武昌兵变,至少需银上千万两。对比雍正、乾隆时期国库四五千万两的存银,此时的大清国可以说是够穷的了。

  近来有一种说法,宣统时期,清朝的经济实力当时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确实,清廷的财政收入不少。根据《清史稿·食货志》的记载,宣统二年,度支部公布宣统三年的财政预算,全年收入预计为约银2.97亿两。但支出浩繁,导致财政缺口相当大,宣统三年的财政赤字预算是4400多万两,宣统四年也达到4300多万两。财政紧张,导致像东三省地区,官员只发九成工资,而占官员收入大头的养廉银,则只能按六成发放。武昌起义之后,各地以增兵防剿为理由,纷纷向清廷要钱,但“库款奇绌”的度支部一律答复为“万难筹拨”。

  荫昌拜会载泽时,后者当时就告诉荫昌,度支部正准备向外国银行借款作为军费。同时,面对辛亥革命后各地纷纷要钱防备起义的严峻现实,清廷也真心希望早日把钱借到。当然,钱不是那么好借的,此后重新出山的袁世凯就想到了出售宫内瓷器换钱的主意。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