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京剧名家赵葆秀海外收徒:戏曲发展需新鲜血液

2017年11月28日 08:27:0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28日电(上官云)11岁开始学艺,12岁登上舞台,获得多个京剧重要奖项……京剧表演艺术家赵葆秀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专访,分享了从艺经历以及前不久前往法兰克福收徒的感悟。在她心里,京剧的发展前景很可喜,也希望通过这次海外收徒的具体行动,能播撒下弘扬京剧艺术种子。

  赵葆秀生于1948年,1959年入北京戏曲学校,师从孙甫亭、孙振泉等,专攻老旦。后又拜京剧名家李金泉为师,加上自己又刻苦,很快成为当时非常欢迎的专业演员,创排了《三关宴》、《八珍汤》、《风雨同仁堂》等一系列常演不衰的剧目,先后拿下了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奖、文华奖等各种奖项。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葆秀开始淡出京剧舞台,把重心转移到教学上,“现在还是有人邀请我登台,但我想各行各业都需要新鲜血液,京剧也不例外。到了这个年纪,就要多把演出机会让给年轻人,自己做好传承的工作”。

  早在1986年的时候,赵葆秀就在少年宫见到了自己第一个弟子:翟墨。当时赵葆秀一心想着唱好京剧,没想收徒,“他们跟我说:这个8岁的小女孩跟你可像了,葆秀你来看看再说呗。我一看,翟墨还真行。现在她也是算是老旦行当的人才了”。

  此后,赵葆秀又先后收了孙丽英、黄丽珠、张召君、侯宇等人为徒。这些徒弟之中,有专业京剧演员,也有戏曲院校的教师,“平时有票友找我,说想学戏,我也教,传承京剧艺术总是好事儿”。

  2017年11月中旬,赵葆秀专程来到法兰克福,京剧爱好者刘雅梅要拜她为师。而这,也是赵葆秀第一次在海外收徒。说起来,两人还真的颇有渊源。

  2014年,赵葆秀一行人来到奥地利演出。结束后有人告诉有戏迷“求见面”,“我当时一愣:这异国他乡的,还有戏迷?”

  来人正是刘雅梅。那天,她和几个同是“资深票友”的朋友专程来看望赵葆秀。由于时间原因,两人只是匆匆见了一面。但从此,赵葆秀知道了法兰克福有个德华京剧苑,里面有刘雅梅、顾裕华、朱旭东等一大批京剧爱好者。

  转眼到了2015年,赵葆秀去往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活动,又一次见到了刘雅梅,话题当然还是京剧。在一间咖啡厅里,刘雅梅和随行的朋友把平时学戏的疑惑都拿出来向赵葆秀请教:身段怎么才好看?指法怎样才算到位……问题一个接一个。

  “拿《红灯记》举个例子,李铁梅手里的红灯得从后往前举起来,按你们演出的动作,完全是举反了。”聊得入神,赵葆秀他们完全忘了时间和空间,旁边的外国人听得入了迷,一个劲儿竖大拇指,咖啡杯都空了,还舍不得走。

  来来往往间,赵葆秀和刘雅梅逐渐熟识了。平时,两个人经常通过微信沟通:刘雅梅把自己的演出视频发过来,赵葆秀教她怎么改进。有一天,快人快语的刘雅梅突然变得忸怩了,纠结半天,提出了拜师的请求,并邀请赵葆秀到法兰克福举行收徒仪式。

  经过慎重考虑,赵葆秀同意了。考虑到刘雅梅熟悉的拜师见证人几乎都在法兰克福,这里有徒弟的心愿、德华京剧苑戏迷朋友的情谊,而且,在国外有这样一块京剧的土壤实属不易,最终,她决定专程去法兰克福收徒。

  当天的拜师仪式上,屋里满满当当挤了几十位前来道贺的华人华侨。圆梦的刘雅梅特别感动,“拜师不是为了沽名钓誉,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国粹并将之在异国他乡发扬光大。我唯有勤奋学习用心钻研、积极推广、大力弘扬,才能不辱师门、不违师命”。

  “我发现这么一个现象: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京剧就像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我们和海外华人,只要是因为京剧认识了,十有八九就成了朋友。”听到徒弟的这些话,赵葆秀感触很深:刘雅梅等人不仅仅把京剧艺术当成个人业余爱好,而是将其视为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他们自己买行头、义务演出,充满了对国粹艺术的热爱和文化自信”。

  “京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需要传承下去。”赵葆秀认为,收徒的事在国内常有,但专程到国外收徒还几乎没有过,如果能借此让京剧在海外产生影响,让文化走出来,这就是意义所在,“希望通过这次收徒播撒下传承的种子,让京剧的种子在这块土壤生根发芽”。(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