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家大剧院十周年:奔跑吧!百姓的艺术殿堂

2018年01月02日 08:56:00来源:北京日报

  

  清晨,初升的太阳映照在国家大剧院外的人工湖面,波光盈盈。

  今天,国家大剧院迎来了开幕以来的第十个冬至;今天,也是国家大剧院建院十周年的正日子,一年一度的公众开放日艺术节如约而至。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半,大剧院邀请观众走进“百姓殿堂”,免费享受艺术,70余场演出及活动,让艺术的脚步贯穿全天。

  这,仅仅是国家大剧院艺术推广普及活动一个小小的缩影。把观众迎进来,把演出送出去;线下办活动,线上同步看……开幕运营十年来,快速奔跑的国家大剧院,秉承人民性宗旨,为观众奉上“长流水、不断线”的艺术福利,让艺术走近更多人,让艺术改变生活。而这,正是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应有的气质与风貌。

  请进来

  滴灌一方艺术家园

  用剧场来定义国家大剧院,着实不太准确,跟随观众的脚步走进来你就能发现,这里更像是一个艺术家园。

  走进北门,长长的水廊正在展出“2017国家大剧院舞蹈影像巡礼”;走到一楼东侧咖啡厅,高达13米的古埃及战船矗立,内藏歌剧《阿依达》的制作玄机;西侧咖啡厅前的小舞台不时飘出重奏的音乐;楼上的艺术资料中心、花瓣厅也常有艺术活动。

  大剧院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涵盖歌、乐、舞、剧、戏多元艺术门类,体系完备而健全,而形式则彰显“讲演结合、赏析并重”之特色。观众在轻松愉悦的观赏中进行系统学习,在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加深观演体验。

  把观众请进来,艺术规格必须高,但价位不能高。公共空间里的艺术展览,只要购买一张参观票,就能在剧院享受一整天的艺术充电。此外,十年来大剧院商业演出平均票价也不升反降,十年平均票价300元,从2008年的375元降至2017年的261元。周末音乐会和艺术普及讲座的票价为40元,其中会员购买周末音乐会只需10元,还可以免费参加讲座。

  “1000元的票价卖出400张和400元的票价卖出1000张,票房收入是一样的,但上座率是有区别的,接受艺术熏陶的观众人数是不一样的。对大剧院而言,我们选择后者。”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曾算过这样一笔账。

  开业至今,大剧院已举办艺术普及活动近5000场、艺术普及教育演出5606场,累计惠及观众近500万人次。这项旨在培养观众的“滴灌工程”,让一个个看似平凡的日子,因为艺术色彩的点染而变得鲜活且美好。大剧院也因此而成为京城一道与众不同的文化风景线,置身其中的人们,看看演出、观观展览、听听讲解、喝喝咖啡、买买纪念品,用心感受着这个全天24小时都涌动着艺术气息的地方。

  走出去

  延伸一处户外殿堂

  “下面这首《梁祝》,大家肯定都很熟悉,我今天演奏的这段说的是什么呢?”在通州区台湖镇北京新城职业学校礼堂,小提琴家吕思清还没“开弓”,就先打开了话匣子。欢声笑语的“单口相声”式讲解,和他平时在独奏会上的样子迥然不同。

  举办音乐会时,享誉国际舞台的音乐家们一向“惜字如金”。可在大剧院一场场“走出去”的演出中,吕思清、朱亦兵、郑京和、罗比·拉卡托斯以及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演奏家们,都已经被磨炼得“说得比拉得还好”了。“对不少市民来说,他们还没有机会走进剧院看演出,那我们就要走到他们身边,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让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吕思清说。

  大剧院每年的五月音乐节、舞蹈节、歌剧节,都会策划一系列“走出去”活动。10月31日,国家大剧院“百场公益演出”走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医院外科楼的大厅里,《手挽手》《一杯美酒》《斗牛士之歌》等歌声飞扬,一圈圈围在歌唱家们身边的,是挂着输液瓶的患者,是手里拿着化验单的家属,还有帮他们一起抗击病魔的医生。“真没想到还能有机会在这里观看到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一位患者握着歌唱家的手不愿松开,还一起唱起了歌,看得在场观众心里都暖暖的。

  院墙不是界限,艺术插上了翅膀。学校、博物馆、农村、工厂、医院……一场场“走出去”的演出、沙龙、艺术课,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越来越远的角落,播撒着艺术与美好,收获着温暖与感动。而在与观众的神交、互动、融合之中,大剧院自身也在成长、成熟,在运营管理的专业化、细致化、人性化、拓展化等方面,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稳。

  新玩法

  架起一座移动剧院

  在北京读大学的王纯是大剧院的新粉丝,在今年8月的“2017国家大剧院国际歌剧电影展”上,他观看了歌剧电影《卡门》,“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歌剧,一下就被迷住了,以后有机会我还想看现场版。”

  在追求跨界融合、形式创新的时代,歌剧电影就是大剧院拿出的艺术普及新招数。2015年,刚刚试水歌剧电影两年的大剧院,因采用世界最前沿的4K技术拍摄推出歌剧《阿依达》引起业内轰动。“要知道,在当今电影界,只有诸如《霍比特人》这样的超级大片才会使用4K摄影机。截至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欧美剧院用4K技术拍摄一部完整的歌剧电影。”听说这个消息,意大利歌剧电影导演曼奇尼很惊讶。2017年,第十届中国金唱片奖授予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电影特别贡献奖。

  “歌剧艺术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表演艺术,把歌剧拍成电影可以让更多人欣赏歌剧、喜爱歌剧,让它走到百姓身边。”歌唱家阎维文说。算下来,这短短几年间大剧院共拍摄了《图兰朵》《骆驼祥子》《长征》等24部歌剧电影。而“国家大剧院国际歌剧电影展”、国家大剧院“百场歌剧电影进校园”等活动,则让高雅殿堂里的歌剧艺术走进了百老汇影城、卢米埃影城等影院,还走出了北京,在武汉、上海等地的大学和影院落地,为歌剧这颗“音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狠狠圈了一把粉。

  新鲜事远不止这些,大剧院还走在“互联网+”的路上。十年中,随着视听平台“古典音乐频道”上线、客户端“大剧院·古典”推出,大剧院实现了从“实体剧院”到“网上大剧院”再到“移动剧院”的三级跳。在网络上滑动页面,在手机上动动手指,“永远在路上”的现代人就能看到多明戈深情演唱的细微表情,听到郎朗、吕思清演奏的动人乐声……

  艺术,润物无声地浸润着城市的人文环境,涵养着社会的文化生态。当艺术融入一座城市的血脉,当疲累的人们能够置身一处让心灵栖息的艺术港湾,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好?!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