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转型升级添活力
明确功能定位 全民艺术普及
“文化馆究竟是做什么的?”
“这个问题很多人不清楚。有人笑称,高雅地说,文化馆就是琴棋书画,接地气地讲,就是蹦蹦跳跳。”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国新说,“实际上,不仅仅是群众不了解,真有很多文化馆也不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
文化馆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文化馆的自我定位基本就在文艺创作、培训等方面,很多局限在自己馆里的“一亩三分地”,而且基本只是做好政府规划和交办事项的“落实者”,服务缺乏主动性和广泛性。但随着群众对文化生活提质升级的愿望日益强烈,以文化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面临着服务模式落后、服务内容单一等难题。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正式提出全民艺术普及;2017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将全民艺术普及上升为法律规定。李国新说:“高度聚焦全民艺术普及,是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正确定位。”
浙江省宁波市民张润芳已经80岁了,勤勤恳恳工作几十年,退休后“生活一下子就空下来了,单调得很”。2017年5月,她女儿兴奋地告诉她:“宁波市文化馆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喜欢艺术的人都能就近选择合适的机构去学习。”张润芳没想到的是,她这个“八十老太”还真又去国画班“上学了”,“不但接受了艺术熏陶,国画学得有模有样,也享受了集体的快乐,交到了很多朋友,十分开心和满足。”
“在2015年以来的全民艺术普及中,宁波对文化馆进行了重新定位:文化馆不仅为艺术普及活动提供场所,也不仅仅是某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而是全民艺术普及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整合者和协调员。”浙江省宁波市文化馆馆长林红介绍,宁波提出了“一人一艺”的全民艺术普及目标,“一人”指“每个人”,“一艺”涵盖学习艺术知识、欣赏艺术作品、参与艺术活动、掌握艺术技能等方面,“作为现代文化馆,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在全民艺术普及中,人人都拥有均等的文化艺术权利,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学艺、赏艺。”
整合社会资源 打破孤岛运行
2017年12月2日是一个周末,几十个年轻人拿着自己的手工陶艺、手作、刺绣作品来到了宁波十里红妆书店的大厅,边做边与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数百名市民互动,甚至开起了网络直播,让更多人参与线上“赶集”。
“在这里,‘一人一艺·周末空间’无疑就是把书店闲置的空间激活了,也给了这些年轻手艺人一个更为集中和广阔的展示舞台,之前,这些手作爱好者通常只能站在街头、四处‘打游击’……”李春霞是宁波当地一家文化公司的工作人员,她现在主要负责宁波“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空间联盟的运营,“在文化馆的支持下,我们现在整合不同的空间资源,举办多彩的文艺活动,让艺术普及无处不在。”
之前,宁波市文化馆有60余名在职员工,每年最多能开展150余场活动,服务能力实在有限。林红说,“仅靠几个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要承担全民艺术普及的重任,显然杯水车薪。”
“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文化馆明确要以全民艺术普及为核心任务实现转型升级,但应该干什么、怎么干,无疑需要打破原有文化馆体制机制,让文化馆不再‘孤岛运行’、单打独斗,而是把分散的、优质的社会力量整合起来、放大服务效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巫志南说。
匹诺曹人声乐团是宁波的一个阿卡贝拉合唱团,曾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然而回到宁波,“缺少更多普及这种艺术的舞台,发展有些迷茫。”日前,刚刚结束了高强度的“一人一艺”进高校巡回演出,乐团团长王开泰回忆,“迷茫之时,‘一人一艺’成了我们最重要的伯乐。”那时候,宁波市文化馆工作人员调研发现,不少年轻人、大学生都对阿卡贝拉这种人声合唱艺术有兴趣,但找不到合适的乐团,文化馆本身也没有相关力量。协调将匹诺曹人声乐团和年轻人对接,岂不是一举多得?
王开泰感慨,在“一人一艺”平台的推动下,更多宁波人开始知道阿卡贝拉,“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只为让这‘一艺’去影响更多人。”
当前,群众对艺术培训的热情激增,对于社会机构来讲,也渴望获得政府的鼓励支持、宣传推广和搭建平台。整合供需侧愿望,宁波市文化馆就此成了协调员。
最终,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老年大学、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机构被纳入全民艺术普及骨干和实施主体;学校、文化类企业、文化类社会组织或个人则根据特色开展艺术普及工作。
为凝聚社会力量,宁波市文化馆还为他们提供场地、资金、政策扶持,采取奖励、补贴等激励,目前,累计已有150多家社会文化机构、艺术团体、群众文艺团队、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社会艺术培训联盟机构。数据显示,2017年,宁波文化馆组织线下活动180余场次,直接服务人群近20万人次,通过全民艺术普及加盟的社会联盟机构共开展培训活动9300余课时,参与群众15万人次。不少原先闲置空放的各类文化艺术设施、资源、机构都被拉动起来,为公共文化服务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
把服务搬到网上、送到手上
服务对象单一、服务方式陈旧,也是文化馆转型升级亟待破解的问题。
“2016年初,一项针对全国文化馆开通网站(含主页)和微信公众号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参加调查的3099家文化馆中,开通网站(含主页)的有2758 家,但其中具备信息发布、艺术欣赏(含视频点播)、网上培训、活动开展、咨询指导等5项艺术普及服务功能的只有413家,仅占13.3%;有1/3以上文化馆的网站仅具备信息发布1项简单功能或根本没有开通网站。”中国文化馆协会发布的《文化馆蓝皮书·中国全民艺术普及发展报告》指出,“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表明,文化馆的互联网应用普及度还不高,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服务还处于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传统阶段。”
推动文化馆业务和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把服务搬到网上、送到手上,让服务无时不有、让内容更丰富多彩,无疑是顺应时代发展和公众需求的必由之路。
2017年6月,集文艺培训、艺术鉴赏、文艺活动信息、文化场馆预约、在线学习、预约演出于一体的宁波“一人一艺”云平台正式上线。在云平台上,宁波各级文化馆的专业艺术干部、业余文艺团队骨干成员和社会联盟机构的优秀艺术师资在线接受预约和咨询培训服务,100多个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场地免费接受群众网络预约和使用,3万多分钟的各类艺术培训视频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跟着老师学艺术。云平台还实现了与电脑端、手机端、数字化设备等多种终端的无缝对接。
据统计,“一人一艺”云平台上线至今,累计总访问量达780万次,平台和手机客户端用户注册数超30万,上线数千集艺术培训数字资源,线上参与活动和资源学习230余万人次。
李国新以为,我国全民艺术普及的数字化建设还需继续深化,“依托最近开通的国家公共文化云,逐步实现艺术资源上下级单位之间、同级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对全民艺术普及的慕课资源进一步深入研发,以此为契机,改变文化馆的工作方式、服务方式和人员结构。”
文化馆的最大资源是“人”,进一步提高文化馆从业人员的认识,加快业务转型,是落实全民艺术普及责任的题中之义。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张爱琴认为:“新时代的文化馆,机构应当有新定位,工作应当有新起色。‘一人一艺’一方面是推动群众性文化艺术平衡发展,人人学习、人人参与,另一方面是以文化馆为骨干,广泛带动社会参与,促进社会文化艺术事业充分发展、兴盛繁荣,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郑海鸥)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