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透露故宫“特供”用材 为何不“货比三家”?
故宫修缮用材为何不兴“货比三家”?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昨日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了包括100块金砖、100万张金箔在内的一批古建筑修缮材料。这批材料,分别由同为第一批“故宫官式古建筑材料基地”的苏州陆慕御窑金砖厂、南京金陵金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
据了解,故宫博物院占地面积约112公顷,需要维修保护的古建筑9371间,古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既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为实现2020年故宫博物院进入安全稳定的健康状态这一目标,故宫博物院正在实施“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和“平安故宫”工程。
全国众多企业中,故宫如何确定这两家企业“特供”故宫用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故宫院长单霁翔做了详细说明。
“一刀切”地政府采购影响修缮质量
单霁翔介绍,明清时代有紫禁城专属的建筑材料供应基地,例如专为皇家工程烧造砖瓦的窑厂,按皇家标准备办,最终成果都应用在紫禁城古建筑建造和维修保护中。但是,一段时期以来,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工程,也像社会上一般的建筑工程项目一样,引入市场竞争,“一刀切”地采用“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方式实施经费管理。这样一来,往往以综合报价或“谁报价低就用谁”的简单标准,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古建筑维修保护材料也采用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方式取得。“货比三家”,价格便宜占重要因素。如此,使得精工细作的传统维修保护材料难以中标,逐渐被迫退出竞争。
更为严重的是,那些中标而来的建筑材料,很难保证故宫古建筑维修的质量。例如在砖瓦材料方面,由于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等方面影响,过去严格的砖瓦生产工艺,现在一般都不再采用,造成成品质量与明清时期存在很大差距:砖瓦的规格尺寸不统一,各项力学及物理指标无规范,强度、密实度、吸水率等相差极大且变形严重。这样的砖瓦产品用于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必然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
特事特办解决故宫困难
可喜的是,2015年在全国政协召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俞正声对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面临的状况和存在的困难十分关注,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特事特办地解决故宫这一特殊建筑传承的困难”。此后,故宫加大古建筑维修保护人才培养,开始实施持证上岗,同时加强古建筑维修保护材料的严格把关。
2015年,苏州陆慕御窑金砖厂将用古法重制而成的新金砖样品,送检国家陶瓷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并与古金砖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新制金砖的质量已经非常接近古金砖。自此,苏州陆慕御窑金砖厂成为唯一有能力生产古法金砖的企业。在重制金砖的过程中,金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梅泉先生、金瑾女士,一起根据明嘉靖时期砖窑督造官张问之等人所著零星古籍中所载方法,经过多年反复实践试验,终于复原了早已亡佚的明代记录金砖烧造工序的史料《造砖图说》。
据了解,制作金砖的传统工艺共分29道工序,主要分为取土、炼泥、制坯晾坯、烧窑窨水四个大的环节,每个环节细分为6-9道工序,采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制作工程中,取土炼泥大约需3个月,制坯晾坯大约需5-8个月,烧窑窨窑大约需5个月,全部工序完成大约需要1年多时间。今年2月初,故宫正式授牌陆慕御窑遗址为官式古建筑材料(金砖)基地。
修缮用金箔也是故宫专用
故宫金箔的要求十分考究。黄金本身柔软,强度不足,单纯用纯度极高的黄金难以打出极薄的金箔,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其它元素,使其合金化,以增加金的强度。制作金箔的传统工艺分为12道工序,一包金片需要锤打2万至3万次才能得到薄如蝉翼的金箔,正常标准金箔厚度为0.12微米,为故宫博物院定制的金箔厚度每张0.15微米,加工工艺要求更高。自2002年启动的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开始至今,南京金陵金箔股份有限公司是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中使用金箔的唯一供应企业,故宫午门、太和门、神武门、寿康宫、慈宁宫等重要古建筑的维修保护工程,均使用金陵金箔修缮,使用的种类为故宫专用九八加厚金箔。
文/本报记者 王岩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