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男神”王津:要真正喜爱才能耐得住寂寞
“要真正喜爱才能耐得住寂寞”
41年待在一间仅6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干同一件事,这恐怕大多数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然而,今年57岁的王津做到了,而且打算在退休后“接着干”,因为“喜欢就能干一辈子”。
王津,故宫钟表修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第三代传承人。自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后,镜头中工作专注、执着内敛、气质儒雅的王津被网友们认为“将大国工匠的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一夜之间成为“网红”,被封“故宫男神”,也让文物修复师这个冷门职业广为人知。
在刚刚闭幕的“第29届中国(深圳)国际钟表展览会”上,王津和“80后”徒弟亓昊楠受邀出席,讲述了故宫馆藏钟表和自己的“钟表人生”。
修复故宫1/3馆藏钟表文物
王津的曾祖父曾经在故宫管理清军的后勤,爷爷曾任故宫图书馆馆长。1977年,16岁的王津也来到故宫工作,并被后来成为他师傅的马玉良一眼相中,留在了位于故宫“西三所”文保科技部的钟表组。
故宫博物院的钟表收藏居世界首位,现存1500多件钟表,除了产自本国,还有来自英国、法国、瑞士等国的珍品,不仅报时准确、造型精美,而且融绘画、雕塑、工艺、天文、音乐、机械、科技等于一体,代表着18—20世纪初世界钟表制造精湛技艺的最高成就。
钟表修复技术是故宫里唯一绵延下来、没有断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传承了三百多年。“宫廷钟表都是特制的,一般只生产一个或一对,大多是孤品,没有配件可换。”王津说,修复必须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这种技艺必须由师傅手把手带徒弟口传身授,再通过修复每一件文物钟表所遇到的不同类型问题,不断学习和积累方法与经验,代代传承。
一件待修的钟表运来,先拍照记录、制定修复方案,再拆解、清洗、补配、组装、调试,直至运转正常,最后进库保存。从1981年上手修复第一件钟算起,经王津修复成功的故宫钟表已超过200座,故宫钟表馆中陈列的120多件钟表中,有约1/3都是他修复的。
而每让一只故宫古钟表转动,都要花费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工夫。“与其他文物修缮不同,钟表修复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要恢复走时功能,更重要的是恢复演绎功能才叫修好了。”
令王津印象最深刻、修复得最满意的文物,是一件“铜镀金变魔术人钟”,这座钟内部有超过1000个零部件、7套系统、5套机械联动,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修复的钟表之一。王津与团队耗时一年多集中修理,才最终将其演绎功能重现于世。此钟后来远赴荷兰展出半年,让世界为之惊艳。
“今年年底将会在香港举办‘故宫钟表珍品展’,展出120余件故宫钟表精品,这座魔术人钟也将在国内首次亮相。”王津说。
“希望更多人认同中国传统文化”
在记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王津戴着放大镜、皱着眉头,全神贯注,试图让一座钟顶上小鸡翅膀能随音乐动起来的工作身影,被网友们赞为“大国工匠形象之代表”。
当时他手上修的正是乾隆皇帝珍藏的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除了报时功能,钟顶还有个“农场”,房屋、农户、家禽、流水活灵活现,极具观赏价值。但在一开始出库时,这座钟残破不堪。镜头拍摄时,王津已经修了8个月。
王津说,修复中最怕就是碰上软毛病——所有工序都完成了,但装上就是不走。这就得拆了重新检查,有时候一个小毛病能琢磨上几天。“这个活,必须要用耐心耐性,急躁很可能毛病没修好,又出来新毛病。”每到这时,王津干脆到外走走,平心静气了再回来。
“择一事终一生。”在只有60平方米的钟表室几十年如一日地修钟,是何等枯燥和寂寞,王津说,只有真正喜爱这项事业的人,才可能耐得住寂寞。“故宫院藏的钟表都是精品、孤品,我们一辈子可能只修复一次,碰上了就是缘分,不管花多大力气也要把它修好。”
王津说,自己年轻时并没什么梦想,但在故宫修钟后,越做越喜欢,后来发现这就是他的梦想。再过3年他即将退休,但他仍想继续做和钟表修复相关的工作。“其实如果跳槽到高级钟表店,收入可实现翻倍,但在故宫工作,我很满足,特别是看到一座破旧的钟,能在自己面前恢复活灵活现,心里特舒坦。”王津说。
片子热播后,王津一夜之间成为“网红”,走到哪儿都被人认出。坐飞机,空姐偷偷问他是不是王师傅。到了多伦多,两个中国留学生也上前热情打招呼。就连在英国游览,一个英国小孩也说:“我认识你,你是演员”。
“这个片子的热播,让我看到了互联网的力量,现在很多国家都买了片子的拷贝,我很高兴。其实大家关不关注我,并不重要,我修了40多年钟,现在更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这些修钟的老手艺能传承下去,要为下一个40年培养接班人。”王津说。
钟表修复就是在和时间赛跑
目前,故宫馆藏钟表至少还有1/3亟待修复。随着时间流逝,它们将变得愈加破旧,王津觉得钟表修复就是与时间赛跑。所幸,他已经为故宫博物院钟表修复培养出了第四代传人。
“80后”徒弟亓昊楠,师从王津学习手艺已十余年,这位外形时尚、气宇轩昂的年轻人本科所学是自动化专业,毕业那年找工作,机缘巧合,正好故宫钟表室需要人,其他年轻人不愿意来,“他来看了一圈,感觉挺有兴趣,就留下了”。
如今,亓昊楠已经是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文物医院古钟表修护室负责人,古钟表修复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王津对徒弟亓昊楠的修复技术非常满意,师徒二人联手撰写了《我在故宫修钟表·英国钟表》,该书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出版的古钟表修复图书,也是中国第一本馆藏英国钟表修复纪实,世界上首次推出的独一无二的皇家收藏钟表修复纪实。“我们还会以系列书籍的方式发行,第二本将以瑞士钟表为主角。”亓昊楠透露,前段时间故宫博物院还与卡地亚共同推出纪录片《唤醒时间的技艺》。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也让原本鲜有人愿意加入的故宫古钟表修复,受到年轻一代的广泛关注,应聘故宫修复工作的年轻人明显增多。最近,王津就收了3名新徒弟,其中一位还是海归博士。而王津的儿子大学毕业之后,也应聘到了颐和园修复钟表藏品。
“修钟表的难度肯定越来越大,因为后面待修的钟表都是破损残缺得更厉害的。但以后的年轻人肯定也会比我强,他们跟社会或者国际来往比较多,眼界开阔,新的设备和材料也越来越多,修复得会比现在更好。”王津说。
南方日报记者 张玮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