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台湾青年做“环保天灯” 为传统文化谋求新出路

2018年07月23日 10:02:00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记者袁全 贾钊)施放天灯有上千年历史,但近年来却被视为“飞行垃圾”和安全隐患,因而遭到抵制。有关天灯存废的争论不休,而台湾创业者邵瑷婷希望找到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为这美好的传统文化找到生路。

  传统天灯往往在升空300到500米后,火焰熄灭,继而坠落。她和团队设计的“环保天灯”,可以让天灯在升空后燃烧殆尽,不留残骸。

  “天灯是台湾最重要的文化意象之一。”邵瑷婷说,“如果什么都不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天灯可能真的会被禁止,这很可惜。”

  “垃圾”?

  天灯又名孔明灯,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最初用于通信,在清道光年间由福建移民带入台湾,后用于祈福许愿,报平安。

  台湾新北市的平溪自1990年后开始力推天灯观光,鼓励游客在天灯上写下心愿。如今,平溪天灯已成为台湾的标志之一。

  每逢元宵节,赏灯人潮络绎不绝。夜空下,成千上万颗天灯冉冉升空,如星如雨。然而第二天,游客往往会看到触目惊心的一幕:花花绿绿的天灯残骸散落在屋顶、树梢、溪边,既不美观,又制造污染。

  “不要让你写心愿的美梦,成为当地居民的噩梦。”这是平溪居民写下的诉求。

  社交媒体上,有网友称天灯是“纵火器”,是“飞行垃圾”。环保团体更是要求严控天灯数量,并呼吁禁止施放。

  “难道传统文化与环保之间就只有冲突吗?”26岁的邵瑷婷说,“其实该被解决的不是天灯,而是它产生的垃圾。”

  拯救

  从2016年起,邵瑷婷参与创办的致力于记录、保护和创新台湾传统文化的“文化银行”就开始了拯救天灯的计划。

  今年2月,她和团队发起“环保天灯”的网上众筹。他们用制造鸡蛋包装盒的材料和工艺来制作支架,使天灯的所有部件都采用纸质材料,可以在空中完全燃烧,不留残骸。三个多月的时间,他们成功筹到新台币160余万元。

  邵瑷婷预计,环保天灯的价格为350到450元新台币,约是普通天灯的2到3倍。她并不担心价格高而没有市场,相信人们会为了环保多付一点。

  71岁的林国和是平溪少数还在坚持手工制作天灯的工匠之一。他时常临街而作,一有游客驻足,他便滔滔不绝地介绍起天灯的典故。

  林国和支持“环保天灯”,也多次出谋划策,参与设计,但他认为天灯不仅要“环保”,也要“管饱”。

  据林国和介绍,平溪早年依赖煤矿,煤矿关停后,无心插柳培育起天灯这个地方名片,到如今天灯已是当地的经济支柱。

  “如果不靠天灯,我们这偏僻的地方有谁会来?”平溪一位居民说。

  有网友感叹:“天灯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人。当天灯多到让你看到遍地都是时,那代表平溪的游客乘载量已经超负荷了。”

  邵瑷婷则认为,如果再过三五年,天灯真的因为不环保而被禁止,那么当地的经济定会受到重创,而环保天灯恰是拯救当地经济的契机。

  出路

  事实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日渐增强,很多传统文化都面临着类似境遇。

  比如,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就在大陆多个城市遭到严格限制甚至禁止。在台湾,燃放鞭炮是各大宫庙为神明举办绕境踩街祈福的传统项目。然而,今年在台北大龙峒保安宫的“保生文化祭”期间,主办方主动提出绕境踩街不放鞭炮,让“保生大帝”环保出巡。

  此外,端午时节北方民间旧有折柳枝、挂葫芦的习俗,因破坏植物已被抵制和遗忘。在少数民族地区,一些与驯养动物有关的传统习俗虽被列入“非遗”,但也屡遭“虐待动物”的指责。

  另一面,很多像邵瑷婷一样的人,正努力通过创新保留传统文化。

  新北市三峡区的甘乐文创公司回收燃放鞭炮的炮纸,打成纸浆,做成红包袋、平安符等文创产品。

  甘乐文创的活动经理陈柏安说,虽然产品不便宜,销售一般,但重视环保和资源再利用的理念是正确的,应当坚持。不能因环境问题而扼杀传统信仰或习俗,两者不能对立,而是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环保天灯”“鞭炮纸红包”就是顺应了这种趋势。

  邵瑷婷说,要突破传统文化遇到的瓶颈,需要人们花时间去思考该如何利用科技、设计和商业模式。她接下来还打算建立基金,将售卖天灯的部分收入用来植树,以平衡和吸收燃烧天灯所造成的碳排放。

  “保护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事。创新保护方式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邵瑷婷说,希望“环保天灯”能启发更多的人为传统文化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