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刊文:也是绝学——《〈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的传世价值
原标题:也是绝学——《〈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的传世价值
作者:樊正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审,原古籍研究室主任)
清代嘉庆御医汪必昌《〈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于去年春天重现民间以来,引起学术界持续关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陈先行、国家图书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罗琳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员姚伯岳等古籍文献专家,一致认为:“《〈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属于孤本,文物价值极高,从版本学上来说,珍贵得不得了。”
怪症,也就是难以治愈的奇怪病症,也被称为奇症、怪疾、奇疾、怪病和怪疴等。查检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医人物词典》和《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南宋夏子益(字德懋,一名德)所撰的《奇疾方》当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怪症医学著作。该书仅记载38个病种,因内容太少,难以独立刊印,一般附在其他医学著作后。《奇疾方》最早附在夏氏自己编著的《卫生十全方》后,但《卫生十全方》已佚,所幸宋人吴彦夔于淳熙庚子(1180年)所辑的《传信适用方》也将此书附后,使其得以流传至今。
元代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著有《怪疴单》,该著作约成书于元至正年间。此书仅记载疑难怪症71例,现存最早版本为明代周履靖(字逸之)刻印的夷门广牍本,民国时期收入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附在《活法机要》后。但《中华古文献大辞典·医药卷》(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187页“怪疴单”词条指出:“有人认为(《怪疴单》)非朱氏(朱丹溪)之作,乃为托名。”其作者是谁尚存争议。
到了明代嘉靖年间,祁门(今属安徽)医家李楼(字小山),收集有《怪症奇方》,简述49则怪症和治疗药方。后来,嘉靖御医王琠(字意庵)校正李氏《怪症奇方》,并于书后添加附录,刊印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
清代康熙年间,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一带)王远(字带存)抄辑有《奇疾方》一卷,附在江夏人吴世昌(字半千)先生抄辑的《奇方类编》后,最早存书是其时疾方》合订本”。经查检,王远《奇疾方》收集治疗怪症奇疾药方127个。钱塘孙氏渊藻塘刻本。1986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朱定华、曹秀芳点校的《奇方类编》排印本,附王远《奇疾方》,该书《前言》称此书为“《奇方类编》与《奇
清代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目录》记载,馆臣据《永乐大典》辑《卫生十全方》,附入夏子益《奇疾方》。然《四库全书》文渊、文溯诸本,均未存此书。
清代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沈源编辑的《奇症汇》八卷刊行。沈源搜罗医书及笔记、小说中有关疑难怪疾等治案400余则,按头、目、耳、鼻等人体各部位加以记叙,间或加入按语,阐发心得体会或个人见解。现有乾隆五十一年刻本和抄本传世。
清代嘉庆年间,汪汲(号古愚,又号海阳竹林人、五世同堂老人)的《怪疾奇方》,收入《古愚山房方书三种》之中,刊刻于嘉庆六年(1801年)。该《怪疾奇方》之《怪疾名目》中记有150种怪症。
此外,清代光绪年间,还有费伯雄(字晋卿)所撰《怪疾奇方》一书。众香室主人自序提及:光绪十年(1884年)据费伯雄奇方稿本刊刻,此众香室刻印本为该书最早刊本无疑,集治疗怪疾的药方149个。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等主编的《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第2版)第1110页著录此书,但有两处记录不实:其一“刊于1865年”应为“刊于1884年”(即光绪十年);其二“收入丛书《古愚山房方书三种》”应该删去。无论是刊于“1865年”,还是刊于“1884年”,都不可能收入嘉庆六年(1801年)刊印的《古愚山房方书三种》丛书,上文已述,《古愚山房方书三种》收入的是汪汲收集的《怪疾奇方》,《中医大辞典》却张冠李戴记为“《古愚山房方书三种》收入费伯雄所撰《怪疾奇方》”,实属大意。
另外,《中医文献辞典》(余瀛鳌、李经纬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中,还记有其他《怪症奇方》抄本词条。但该《怪症奇方》撰辑者以及撰写年代均不详,虽然杂抄治疗各种怪症、疑难症及常见病症药方1000首(个),但是不分门类,可见撰辑仓促,并非规范之作。笔者亲眼所及,民间此类治疗怪症奇疾的稿本抄本不少,但内容大多东拼西凑,应可忽略不计。
比之于上述传世的怪症治疗医学著作,《〈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具有明显优势。其一,《〈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秘方偏方数量540种即778个左右,其药方记载数量之多,实属罕见。其二,其药方覆盖的疾病治疗范围之广,闻所未闻。其三,对540种秘方偏方进行了详细精确分类,其药方记载体系严谨,远非寻常医者所能为。
《〈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的作者汪必昌(字燕亭),另有著作已刊本《聊复集》五卷:《医阶诊脉》《医阶辨证》《医阶辨药》《眼科心法》和《玉钥集》,传世最早的版本为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刻印本。其中卷二《医阶辨证》早在民国时期,便被裘庆元(字吉生)收入《三三医书》医学丛书,属于明清两代有影响和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又于1990年被选入《历代中医珍本集成》(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丛书,堪为医学经典。此外,汪必昌还著有《伤寒三说辨》,传世最早的版本为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汪必昌后人家刻本。
在《聊复集》之《凡例》末条,汪必昌写道:“是集无浮文,无余白,一字一句,惟求实学。上保太和,下济民世,非好名泛泛而作也,谨白。”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分析指出,汪必昌年轻时,被迫弃文学医,“以除母恙”,汪母得的应该就是疑难怪症。若非疑难怪症,自古新安多医家多名医,完全可以请医家代劳治愈其母亲疾病,汪必昌也就不必“弗克继先世书香,用是抱愧”。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汪必昌搜集540种治疗疑难怪症的方法(秘方偏方等),著《〈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的初心是尽孝,尽心尽力使天下母亲天下人不再受疑难怪症之苦。而他的底气,应该是来自他曾治愈过皇室成员甚至是皇帝的疑难怪症。
从汪氏《自序》可知,他曾经游医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齐鲁(今山东一带)和燕赵(今河北一带),凭借自己的医术与搜集的秘方偏方治病救人无数,然后才进京城的。据内阁大学士汪滋畹为《聊复集》作的《序》中记载,汪必昌进京后,“以术自显”,接着被招录入太医院,供奉皇室内庭九年。嘉庆皇帝五旬万寿庆典时,不但奖励了他,而且还封赏了他的先人。这番经历足以证明其医术精湛,而其中应该包括其在治疗疑难怪症方面的非凡才能。
中国古代极少有御医系统撰写治疗疑难怪症的经验著作集。如前文所记,明代嘉靖御医王琠(字意庵)也仅校正李楼的《怪症奇方》,并于书后添加附录而已。究其原因,我想,此类文字难免涉及皇室隐情隐私,触犯皇家尊严,出于牢狱乃至杀头之虞而少写或不写,应该是人之常情、常理。中国古代系统搜集治疗疑难怪症方法(秘方偏方等),并独立编著成书的御医,从古至今见于史料者,独有清代嘉庆御医汪必昌一人。中国古代治疗怪症著作的作者中,既有其他传世经典医学著作,又有医学家、御医这样受到官方认可身份的,迄今所知,也仅有汪必昌一人。无论是从质或量的角度分析,还是从实践应用价值即其有效性的角度分析,《〈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都为迄今所知,中国古代治疗怪症著作的最高峰。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3日 11版)
作者:2018年10月13日 11版
[责任编辑:杨永青]